据《劳动报》报道,上海新生代农民工总数已突破500万人,成为在沪农民工的主体。本报17日第3版刊发的这一稿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作为与上海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一个群体,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备受瞩目。那么,这个数据是如何得出的呢?又是否真正代表了在沪“农二代”的群体形象?本报记者昨日专访了报告撰写人———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高慧。她表示,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目前的平均收入虽然不及,但在持续增长之中,而且后者梦想更大,也更渴望能够真正成为城市的一份子。
总数不断增长
截至2015年6月30日的最新统计显示,本市15岁至34岁的的新生代农民工规模已经达到502.36万人,占到全市农民工的55.5%,占全市同年龄段人群的61.3%。
何为“新生代农民工”,为何以“15至34岁”为年龄界限?高慧告诉记者,所谓“新生代农民工”,其实是区别于老一代农民工的群体,他们基本没种过地,对农村不像父辈那般依恋。他们渴望融入城市,并为之挥洒汗水。
“实际上,是以‘80后’为界限。”高慧表示,按照2015年的统计时间,“80后”的年龄恰好为35岁。
另一方面,“15岁”的下限,则采用我国对“劳动适龄人口”的统计标准,例如上海统计局公布的《上海劳动力资源与就业状况》等,都是采用这一标准。
事实上,高慧表示,502.36万新生代农民工的数据来源于上海市公安局当时的统计,而从目前趋势来看,新生代农民工的总数依然在不断增长之中,而且占全市农民工比例不断上升,“不过,老一代农民工随着年龄增长等因素,也在逐渐离开城市,因此上海农民工总数不会出现太大波动”。
收入逐步提升
有意思的是,按照当时的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收入不及老一代农民工。
按照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抽样数据显示,上海新生代农民工个人月平均收入3239元,低于老一代农民工个人的3522元;上海新生代农民工家庭的月平均收入为5505元,也低于老一代农民工家庭的6626元。
同时,前者消费水平远高于后者。上海新生代农民工的家庭月平均支出为2603元,要比老一代农民工高出44%。
高慧对此表示,虽然数据略显陈旧,但从监测来看,上海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收入的确不及其父辈,“主要因为是老一代农民工来沪时间较长,不少已经转型为自我雇佣和创业者”。加上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数较大,因此平均收入才会相对较低。
但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增长趋势越来越明显。来自市农民工办公室的抽样统计显示,在沪外来务工人员的平均月薪已达到3700元左右,且每年有所提升。高慧就此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水平的提高,使得其收入出现明显上涨。尤其是目前上海的高技能人才中,越来越多出现了优秀务工青年的身影,拥有一技之长的他们,收入非常可观。
梦想逐步实现
融入城市,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梦想。那么,上海又应在哪些方面减少壁垒,帮助其成长呢?
高慧指出,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上海正积极有所作为。一方面,上海希望给在这个城市打拼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学习的通道和发展平台。过去培训成本太高,多数人不愿意培训。近年来政府有培训补贴,符合条件的务工人员可以与拥有上海城镇户口的居民一视同仁,享受培训补贴政策。例如,今年4月1日起,新的社会化技能补贴办法已经在沪实施,外省市户籍在职人员同样被纳入其中。新政突破了一年一次补贴培训的限制。劳动者在上一个培训项目结束后,即可参加下一个培训项目。
而且,对实行模块化培训的项目,为不影响劳动者考核鉴定周期,还允许劳动者同时参加同一项目的不同模块的补贴培训。
另一方面,上海也在进一步加强人文关怀,通过各项服务措施,让新生代农民工更加安心地在城市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