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貧富收入差距在過去十年已出現「富者更富,貧者更貧」的趨勢。根據獨立預算辦公室(IBO)最新公布的報告顯示,自2006年以來,紐約市頂級富人的收入不斷增加,而窮人的收入則變得更少。
IBO分析2006年至2014年間,市民每一年的收入,從77萬700份年度報稅表的樣本中,推算繳稅人口共400萬,並調整通貨膨脹因素,使每年的數字可以直接比較。
IBO經濟學家狄比瑞雅‧查特吉(Debipriya Chatterjee)說:「我們都知道,紐約市十分不平等。我沒有預料會在數據中看到的是,底層50%人口的總收入份額實際已下降了。」
在2006年,紐約市底層50%的打工一族(約180萬人),總收入是207億元,占全市總收入的7.4%,而頂層0.1%的高收入一族(約3700人),總收入達到637億元,占全市收入的23%。這種情況看來有點偏差,但到了2014年,這個差幅甚至更極端。底層50%雇員的總收入降至177億元,收入份額降至5.6%;而頂層0.1%一族,總共賺了741億元,收入份額增至24%。
在2009年,隨著經濟危機全面爆發,頂層0.1%的總收入降至506億元,占全市收入的20%,但此時大多數人的收入都降至2006年的水平以下,除了51%至90%的中層上班族,他們在2006年至2009年間多賺了24億元。
隨著收入不平等的差距在過去八年中擴大,這個中間層級的收入增長了97億元,但占總收入的比率相同,大約29%。到2014年,這個層級約有150萬人,總收入是915億元,僅比頂層0.1%的總收入多四分之一。
與此同時,底層50%的工薪族的工資下降,收入中位數從2006年的1萬4153元下降至2014年的1萬2360元。
在2008年到2014年間,全市的收入有所增長,但由於低收入者工資更低,中產階級的收入達不到富裕水平,所以頂級富人更是與眾不同。
查特吉解釋說:「雖然數據顯示頂層50%的收入增長,但仔細檢視頂層10%的數字時,發現增長的部分只是頂層1%,再深入分析後,會發現收入真正增加的群體僅是頂層0.1%。」
從人口普查數據來看,紐約市的家庭中位數收入是5萬3373元,而平均每人的收入是3萬3078元。
IBO沒有提供政策處方,但查特吉指出,無論頂層1%的收入有多少,對紐約市都產生巨大影響。
查特吉說:「頂層的0.1%占紐約市收入的24%,繳付的所得稅約27億元,占全市所得稅收入的三分之一,極度不成比例。」她並指出,頂層1%占全市收入的41%,大約繳付全市所得稅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