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湖北 » 正文

全球报道: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湖北崛起商业航天第三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4-24  来源:中新网湖北
核心提示:湖北日报讯 2016年3月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2017年“中国航天日”以“航天创造美

湖北日报讯 2016年3月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2017年“中国航天日”以“航天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

1970年 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以此为标志设立“中国航天日”,旨在促进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激发全民族创新和探索热情、扩大我国航天事业国际影响力。

汉产火箭成功发射 开启商业航天新时代

2017年1月9日12时11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零下5摄氏度的寒冷天气里,在汉央企航天科工四院研制的“快舟一号甲”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将3颗卫星成功送入轨道,引起了国际、国内的广泛关注。这不仅是航天科工火箭公司去年成立后的首次发射,也是我国商业航天新时代和湖北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湖北军民融合发展的新突破。

与国际上热门的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等商业航天企业相比,这只是快舟火箭乃至中国航天企业的“纯商业”发射首单。“快舟一号甲”火箭是快舟系列火箭的第二款,也是首款正式推向市场的火箭。从用户下订单采购到最终提供发射服务,只有8个多月,留给研制试验的时间不到6个月,而一般火箭的研制至少在1年以上,这在国际上创造了新纪录。

快舟火箭可以按照用户个性化需求定制,“货架式”供应。技术指标在国际上处于先进行列,成本也有相当大的降低。快舟火箭目前每公斤载荷运载成本最低在1万美元左右,价格极具竞争力。对用户来说,他们往往关心三件事:价格是否低廉,是否能按需发射,还有产品的美誉度。

这次发射,航天科工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市场参与,火箭从研发到发射服务全流程,精简流通环节,运载火箭的可靠性和性价比获得综合提升,实现了2016年4月24日签订发射服务合同、8个半月完成发射任务的“快舟”速度。这个项目的资金来源都是商业自筹,参与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火箭发射还买了商业保险,整个运营过程,配套的厂商都严格遵照商业契约精神来履行。相比以往航天的商业化应用,这是纯市场行为的商业航天项目。

在“快舟一号”之后,“快舟十一号”将很快加入商业火箭阵营。“快舟十一号”是“快舟一号”的加强版,运载能力将提升5倍,可用来发射轨道更高的小卫星。它采用的是航天质量管理+民营企业经营体制相结合的全新研发模式,已进入工程研制,预计2017年首飞。目前,已有意向订单10多个,首发成功后将正式接单。

五大商业航天项目 打造一流产业新城

“十三五”期间,全球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将迎来快速扩张的“黄金期”,全球商业化的空间信息产业市场空间巨大。为抓住全球商业航天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2016年9月,第二届中国商业航天高峰论坛在汉举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与湖北省、武汉市签订协议,实施五大商业航天项目,预计投资、产出均超千亿元。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将以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为依托,持续推动以下五大商业航天项目的实施:飞云工程,对应无人机载区域网及其应用项目;快云工程,对应临近空间飞艇载局域网及其应用项目;行云工程,对应星载窄带全球移动物联网及其应用项目;虹云工程,对应星载宽带全球移动互联网及其应用项目;腾云工程,对应空天往返飞行器及其应用项目。这五大项目的开发与构建时间跨度将超过10年,涉及子工程及分系统数千项。

全力打造体系完整、重点突出的商业航天产业集群。预计到“十三五”末,将有100-150家航天科工及相关企业入驻产业基地,实现年产值300亿元。

去年8月,国家发改委批复《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实施方案》,武汉成为继上海、西安后的第三个国家级航天产业基地,优先发展航天运载火箭及发射服务、卫星平台及载荷、空间信息应用服务等主导产业。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将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进行建设。投融资方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与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共同发起设立“长江航天产业投资基金”,规模为100亿元,作为重要资金来源之一,推动商业航天产业的集聚发展。新城建设方面,新洲区人民政府委托华夏幸福基业公司作为产城一体化运营商,负责基地的规划、建设和运营,在新洲双柳打造“产业高度聚集、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航天产业新城。

目前,商业航天产业已列入湖北省“十三五”规划和“湖北省十三个重大专项”,是我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点领域,当前的重点任务是加快建设“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这一发展平台。这是我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决策的重要举措,对于我省集聚航天产业资源,带动湖北经济的转型升级发展,促进武汉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建设商业航天产业化集群地

我省发展商业航天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和优势,全省从事航天工业研发、制造和修理的企事业单位有30多家,部分产品的研发、制造和维修能力在全国领先。经过多年发展,以航天科工四院、航天科技42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武汉光谷国家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等区域内的重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为核心单位,形成了涵盖导弹武器系统、航天固体运载器、重型越野装备、航天激光装备、卫星应用等产品丰富、种类齐全的航天产品及相关衍生产业,同时积聚了一批核心配套单位,基本形成了全产业链发展能力。

近年来,以在鄂央企——航天科工四院、航天科技42所为代表的一批军工航天企业,积极承担国家重大工程,注重军用技术的转移和转化,加快军民结合产业发展,取得了重要成绩。湖北航天产业在固体发动机、液体姿控发动机、光学/雷达传感器、光纤陀螺、惯导产品、伺服机构、嵌入式计算机等关键单机及分系统产品上掌握了自主设计、自主制造的核心技术,在发射平台研制、运载火箭研制、卫星产品研发、遥感导航应用等方面初步形成了体系化的产业链。

形成了强大的集成辐射能力。航天技术具有的系统集成能力已经对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形成巨大的牵引,大批航天技术相关产业以及航天技术成果已经直接和间接的移植或孵化到省内及周边省份相关产业,涉及电子、新材料、自动控制、先进制造等多方面。湖北航天培育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天激光、重工装备、清洁能源等高技术产业群,并且实现了从关键单机产品到系统集成服务的产业链构建。

我省已将航天产业确定为全省重点推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了航天产业发展的五大目标:

商业航天地位稳步提高。至2020年,建设成为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化集群地;至2030年,培育商业航天产业链若干骨干企业,产业优势明显,形成具有多项国际竞争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商业品牌。

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大量的创新成果,科技创新资源转化为市场化产品,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产业创业环境不断完善。构建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投融资体系和对外合作开放平台,通过孵化、扶持、发展,形成一批知名企业和产品品牌。

引领带动作用更加突出。以航天技术为牵引,形成湖北新型航天核心产业链和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并通过打造湖北工业云平台,成为国家云制造技术应用的典范。

产业规模经济效益显著。使新一代航天发射及应用、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成为产业基地的支柱产业,其它相关产业形成一定规模能力,到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300亿元,2030年实现营业收入1200亿元。“十三五”期间,依托相关单位,我省还将谋划实施一批航天技术应用重大项目。具体包括:互联网+天基信息服务系统,高分卫星数据应用推广项目,珞珈一号卫星工程项目等。

湖北四大优势

一是雄厚的产业基础优势。在全国率先建成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为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化奠定基础。2013年获国家科技奖30项,居全国第四位。

湖北省依托测绘地理信息领域拥有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形成了以武汉为中心的高精度定位服务和地理信息采集、处理、分析等为主的产业格局,是全国北京、西安、上海、广州等五大区域中同时拥有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产业优势的重要区域。湖北省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地球空间信息武汉产业化基地,积聚了武大吉奥、立得空间等一批骨干企业,共有地球空间信息相关企业600余家。

二是区域交通便利。武汉拥有发达的铁路、航空、水运交通运输网络,以武汉为中心的500km交通圈,覆盖了郑州、南京、南昌、长沙等重要省会城市,包含了4亿左右的人口。

三是宽松的政策环境优势。近几年,湖北省、武汉市加大了航天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先后制定出台了《湖北省技术创新行动计划》《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行动计划》《关于加快发展湖北高新技术产业 建设高新技术发展区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若干意见》《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通知》《湖北省北斗导航行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湖北航天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是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武汉在科技研发力量、人才资源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每年培养测绘、导航、地理空间信息及相关专业人才5000余人。拥有全国测绘行业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李德仁院士等多位著名专家。

商业航天大事记

●2016年2月,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在武汉注册成立,这是中国首家按商业模式开展研发和应用的专业化火箭公司;

●2016年4月,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签订首个发射服务合同;

●2016年8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实施方案》,武汉成为继上海、西安后的第三个国家级航天产业基地;

●2016年9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与湖北省、武汉市签订协议,将以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为依托,实施五大商业航天项目;

●2017年1月,航天科工四院研制的“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完成了国内首次商业航天发射,开启了我国商业航天时代。

小知识

快舟家族

“快舟一号甲”通用型固体运载火箭的前身“快舟一号”运载火箭是世界上首个星箭一体,我国首个具有快速集成、快速入轨、栅格舵等创新特点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该火箭由在汉央企航天科工四院研制。2013年,“快舟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首个完成卫星—火箭一体化快速应急空间飞行器试验的国家。

此外,航天科工四院还采用“航天质量管理+民企经营体制”相结合的全新研发模式,专门研制了“快舟十一号”火箭。这是快舟系列固体运载火箭新成员,是落实航天科工集团新一代航天发射与应用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坚持“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的重要成果。

该型号火箭充分继承了“快舟家族”成员技术特点和成功经验,火箭采用车载移动发射方式,起飞质量78t,箭体直径2.2m,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1500kg,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1000kg/700km,主要承担400km-1500km近地和太阳同步轨道小卫星、微小卫星单星及多星组网发射任务。该型号火箭计划2017年进行首飞。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