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政府这几日公布一系列规划,如《太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三五"规划》《太原市财政"十三五"规划》《太原市商务发展"十三五"规划》等。其中,涉及到众多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儿,"十三五"期间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养老保险:不能采集指纹人员可网络视频认证
《太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三五”规划》提出,企业养老保险实行参保企业当月申报、当月缴费制度,督促企业按时足额缴费;加大稽核力度,减少企业偷逃、漏缴养老保险费行为;加大对破产改制企业和欠费大户的清欠力度,督促企业新费不欠、陈欠限期归还。同时,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全员参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则以“全民参保登记计划”为契机,确保符合参保条件的居民应保尽保。
太原将建立网络认证平台,对于异地居住等原因不能采集指纹的离退休人员进行网络视频认证。
医疗保险:统筹金支付门诊慢性病就医服务进社区
根据《太原市财政“十三五”规划》,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轨,逐步提高财政补助标准,规范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推进统筹金支付门诊慢性病就医服务进社区,方便百姓看病就医。
《太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三五”规划》提出,我市结合门诊大额疾病用药定额支付管理,实施门诊大额疾病用药到定点零售药店直接购药;稳步提高医保待遇水平,重点向困难人群、大病患者倾斜,逐步扩大医疗保障范围;改革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研究互助共济的门诊保障制度,逐步缩小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间和统筹地区间医疗保险待遇差距,缩小医保政策范围内的住院医疗费用的个人自费比例。
文化体育:服务设施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
《太原市财政“十三五”规划》提出,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支持市级“五馆一院”和县级“三馆一院”建设,实现全市社区、行政村文化活动场所全覆盖,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
在发展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事业方面,支持“太原国际马拉松赛、龙城赛龙舟、全国篮球城市、汾河体育健身长廊”等体育品牌建设;逐步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社会救助:符合资助条件者100%获得资助
《太原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提升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质量。符合资助条件的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00%获得资助。特困供养人员救助比例达到100%,低保等重点救助对象救助比例不低于70%,逐步提高低收入对象、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医疗救助政策范围住院自负费用救助比例。实现医疗救助与大病保险制度有效衔接,通过医疗救助兜住因病致贫家庭的困难问题。
同时,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对因病返贫的困难家庭以及因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全面实施临时救助政策,健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
社会福利:成立太原孤残儿童特殊教育学校
我市将建立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太原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以太原市社会(儿童)福利院为依托,成立太原孤残儿童特殊教育学校;在社区开展“类家庭”教育寄宿养育孤儿工作,以去机构化、去制度化、去身份化为养育目的,帮助福利院的孩子较早地进入家庭、融入社会。
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现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全覆盖。全面建立经济困难高龄与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逐步提高补助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调整机制,与社会救助制度、老年人福利制度和儿童福利制度相衔接。建立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以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方式,依托12349信息平台,为城市居家老人提供多样化服务。
养老服务:新建396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按照《太原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我市将以500米至1000米为半径(人口密度较大的居住区可结合实际需求适当缩小设置范围,下同)普遍建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形成辐射以3000户为组团的居家养老服务圈。到2020年,全市新建396个方便实用、规模适度、可持续运作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到2020年,全市新建590个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其中在城市社区建立290个,原则上以200米至500米为半径,采取新建、扩建、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配套,为居家生活的老年人提供便捷有效的养老服务。
到2020年,全市机构在现有床位7648张的基础上新增床位17352张,使养老床位数达到2.5万张以上。其中,公办机构床位新增3600张,总数达到8024张,以城市“三无”、农村“五保”及其他低收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发挥托底保障作用。
我市将建立太原市养老服务组织目录库,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向养老服务社会组织购买生活照料、康复护理、辅具配置、精神慰藉、紧急救援、法律服务等养老服务。
医疗服务:公立医院可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太原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在新建小区、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城市建设过程中严格落实配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或每3万至10万居民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口超过3万人或服务半径过大的街道办事处可增设社区卫生服务站。
城市地区一级和部分二级公立医院可依据需要,通过结构和功能改造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好1个标准化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加快省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步伐,通过组建20个不同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发展不少于1000名医师多点执业等形式,力争使90%的患者在县域范围内得到安全、便捷的诊疗服务。
到2020年,我市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卫生人员数达到3.5人,初步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服务模式。全科医生与城乡居民基本建立起比较稳定的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两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其中,至少有0.5名中医类别。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0.73张。
“百院兴医”:多个新医院陆续投入使用
根据《太原市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我市将按照综合医院做强、专科医院做精和差异化发展、最优化利用思路,推进实施医疗资源“调整提升区”“充实完善区”“重点配置区”三区协调发展战略。将医疗资源密集的迎泽区、杏花岭区、万柏林区二级及以下医院或提档升级、或转型为特色专科、或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整合省、市、区三级医疗资源,在小店区引进市中心医院,在晋源区引进市人民医院、省儿童医院,在尖草坪区引进省人民医院?建设三个区域医疗中心,促进医疗服务均衡发展;在三县一市各建成一所二甲综合医院。
今年底,市公共卫生中心、市人民医院迁建项目投入使用。明年底,市中心医院、市妇女儿童医院、市中医医院等3个新建医院投入使用。力争2019年底,市传染病医院和120急救中心建成并具备运营条件。
商贸物流:形成一主七辅特色消费核心圈
《太原市商务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动区域商贸中心创新转型升级。我市将吸引社会资本积极投资柳巷、钟楼街、开化寺街、食品街、铜锣湾商圈基础设施,打造商业综合体,辐射周边5平方公里的城市核心消费圈。推动小店区长风街、亲贤街、康宁街,晋源区长风新区,万柏林区下元片区、千峰南路,尖草坪区兴华街,迎泽区朝阳街,杏花岭区解放北路等区域消费中心创新转型升级。到2020年,形成一主七辅、各具特色的规模化消费核心圈。
鼓励实体零售与网络零售融合发展,发挥线下物流、体验优势与线上商品、支付优势。编制公共仓储中心布局规划,进一步完善三级配送网络,开展城乡共同配送,重点在电商物流、冷链物流、家电配送、同城搬家及快消品等方面取得突破。
都市农业:构建三级圈层都市农业
《太原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构建由都市内部圈层、都市外围圈层(都市近郊)、城区外围圈层(都市远郊)组成的三级圈层都市农业功能框架。
都市内部圈层位于中环路以内,包含了迎泽区、杏花岭区、万柏林区的中心城市区域及周边尖草坪区、小店区、晋源区的部分中心城市区域,主要针对都市居民的需求。发展重点包括:立体农业,分布于屋顶、庭院、阳台、绿地、院区和各类园区;公园农业,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游客休闲场所和青少年教育园地有机结合的综合农业空间主题等。
都市外围圈层位于中环路以外,包含了尖草坪区、迎泽区、杏花岭区、万柏林区、晋源区、小店区的非城市中心区域,为市民创造优美生态环境并实现旅游、观光、休闲等多种功能。城区外围圈层包含清徐、阳曲、娄烦、古交等4个县(市),主要从事专门性的农业生产。
乡村旅游:五条线路服务“一小时车程”休闲旅游
《太原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打造五条休闲农业线路。依托太原特有的东西两山和汾河生态资源优势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培育精品,串点连线,构建五条休闲农业发展线路,打造“一小时车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线路。五条精品休闲观光线路分别为:西北部(万柏林、尖草坪、晋源)山水人文休闲带,南部平原(清徐、小店)田园风光体验带,北部(阳曲)黄土风情领略带,汾河水源(娄烦、古交)度假带,东山(杏花岭、迎泽)生态农业观光带。
其中,在晋源区,以晋阳古城和晋阳湖开发为契机,建设人文景观,展示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在万柏林区:打造西山万亩生态园和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太原市最大的公益大氧吧,供市民休养身心、放松心情等。(记者 何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