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铃古道丝绸路,弹奏着东西方文明交汇的旋律。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湖北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出台了融入“一带一路”的指导性文件,引导企业“走出去”。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底,我省企业在“一带一路”有一定规模的国际产能合作项目达90个(总承包),总金额接近300亿美元,规划和建设的境外产业园8个。
从经贸合作到促进民心互通,从平等互利到推动多方共赢,鄂企正在“一带一路”上谱写湖北开放新乐章。
走进30多个国家
鄂企扩大“辐射圈”
5月5日,葛洲坝承建的巴基斯坦N-J水电站引水隧洞全面贯通。
该隧洞贯穿喜马拉雅山断裂段,创下世界奇迹,为水电站如期完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投资45.32亿美元的安哥拉卡古路卡巴萨水电站、17.19亿美元的巴基斯坦DASU水电项目主体工程、15.06亿美元的巴基斯坦N-J水电站……目前,葛洲坝在“一带一路”沿线在建项目超过30个,业务范围涵盖水电、公路、港口等10多个领域,成为中国企业融入“一带一路”的一杆旗。
数据显示,在我省90个国际产能合作项目中,对外工程承包项目有50多个。
一个个重点工程,就是一道道靓丽风景。中建三局承建的康斯坦丁歌剧院,被誉为阿拉伯国际文化艺术节“跳动的心脏”;中铁大桥局承建的孟加拉帕德玛大桥,是连接中国与东南亚的“泛亚铁路”重要通道之一;阳光凯迪集团承建的越南冒溪电站,被越方评价为“明星水电站”。
我省优势产能也加快“走出去”步伐。华新水泥在柬埔寨、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建起3个水泥厂;人福医药在马里建成西非地区标准最高的现代化药厂;安琪酵母分别落子埃及、俄罗斯,让中国酵母飘香世界。
省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我省“走出去”的均为优势产能,投资类项目涵盖水泥、通信、建材、木材加工、汽车等行业,分布在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我省8个境外产业园进展顺利,如联投集团打造的中(国)比(利时)工业园,已吸引20多家企业入驻。
互利共赢
携手共建“经济圈”
这是一条携手共进的开放发展之路。
省商务厅相关人士表示,鄂企融入“一带一路”,优势产能“走出去”,既有利于自身转型升级,增强全球竞争力,也推动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带动了当地就业,可谓互利共赢。
华新水泥在塔吉克斯坦兴建的现代化水泥厂,填补了当地水泥生产工业空白;阳光凯迪集团扎根越南近13年,高标准承建3个电厂,为当地培养1000多名技术人员。
被誉为巴基斯坦“三峡工程”的N-J水电站,最高峰时期解决当地就业数千人,中巴员工亲如一家。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视察工地现场,鼓励葛洲坝再接再厉,希望项目早日投产,缓解巴基斯坦电力紧缺局面。
铁四院、中铁十一局参建的亚吉铁路被誉为“新时期的坦赞铁路”,去年通车后,方便了埃塞俄比亚、吉布提两国人民出行,推动了两国经济发展。
格林美在南非打造的首个中非循环经济产业园,聚焦新能源电池材料四大核心产业,助推南非垃圾资源循环再利用,为当地环境保护、绿色发展贡献了湖北智慧。
以心换心
真心赢来“朋友圈”
这是一条文化、友谊的交流之路。
如何更好融入“一带一路”?不少鄂企说,既要充分了解当地法律,尊重当地文化风俗,又要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合作共赢,真心交朋友。
武汉一位民营建筑企业坦言,公司曾在“一带一路”沿线3个国家承建工程,但因没有吃透当地法律,未能完全按照合同履约,三次都铩羽而归。充分吸取教训后,去年公司在老挝成功承建了一个房建项目。
共商、共建、共享是“走出去”的原则。阳光凯迪集团公司进入越南市场后,花3年时间研究越南的经济、文化、习俗。承建电厂时,严格按合同办事,替业主排忧解难,与当地员工打成一片,真心交了一批越南朋友。最终,承建项目受到越南政府高度评价。
安琪酵母在埃及建厂,主动出资帮助当地修路、建学校,充分尊重当地员工宗教信仰,解决贫困职工家庭困难。当地政府和居民一致感叹:“安琪不仅是中国的企业,也是埃及的企业。”前几年,埃及政局发生动荡,但当地政府、居民和工人们主动护厂,安琪生产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以心换心,融入“一带一路”的鄂企正用真诚,赢来更多“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