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家 » 时评 » 正文

全球报道:印度追赶中国,一不小心就会踩上自己埋的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14  来源:凤凰网
核心提示: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 关不羽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预测,今年的印度GDP将会超过法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世行对印度经济的看好

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 关不羽

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预测,今年的印度GDP将会超过法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世行对印度经济的看好由来已久,早在两年前世行就预测2017年将成为中印经济竞争的转折点——印度崛起之年。

印度将进入反超中国的快速轨道吗?“龙象之争”真的会来临吗?

现实总比预言的模型要曲折,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庞大的民主国家,印度的社会问题也是特别复杂。其中最令人瞩目、最具印度特色的莫过于种姓冲突。

就在去年2月21日,哈利亚纳邦爆发了严重的种姓暴乱事件,失控的场面近乎战争,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亿卢布(约合200亿人民币)。

种姓冲突会不会成为印度发展道路上的“巨坑”,很可能是“龙象之争”最大的悬念之一。

▲2016年底印度国内生产总值超越英国

为此,笔者重读了驻印外交官毛四维先生的文章《印度的种姓战争》,这篇文章不仅对2·21种姓暴乱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梳理,也详细介绍了引发这一重大冲突的政策制度“保留名额制”,这对我们深度了解“巨象邻居”的社会状况、政治运作有很大的帮助。

印度的种姓制度世界闻名,涉及宗教、种族、职业的庞大等级体系,锁定了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身份阶层。如此复杂庞大的社会等级制度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是极为罕见的,也成了印度现代化历程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从英国殖民统治时代,殖民政府就开始操作种姓政治,以种姓为单位展开人口普查,提拔和任用高种姓成员,给予低种姓福利补助。

印度独立后,先是在法律层面宣布种姓歧视为非法,对四大种姓之外的达利特人(贱民)予以全面倾斜的名额保留政策。即在公务员队伍、教育机构等重要社会领域,为所谓“表列部落”“表列种姓”保留约22.5%的名额,在议会人民院为其保留了专门席位,543个席位中的121席。

这样优厚的待遇,大大改善了达利特人的境况。尤其是在政治领域,达利特人成为印度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其政治组织长期控制印度人口最多的北方邦(人口两亿)。

▲2月21日,哈利亚纳邦爆发了种姓暴乱事件

1990年辛格政府实施了曼达尔方案,将保留政策扩大到低种姓人群,总的保留比例达到了49.5%。这一激进政策不仅引发印度社会的巨大争议,而且导致种姓冲突愈演愈烈。

哈利亚纳邦的2·21种姓暴乱事件并非孤立事件,毛文中就列举了另外两件规模较小的同类事件,分别发生在莫迪总理的家乡古吉拉特邦和安得拉邦。

不过,即便在种姓冲突屡见不鲜的印度,2·21种姓暴乱事件仍然带有标志性意义。不仅是冲突规模扩大,性质也更为严重——从民间冲突变成官民对抗。

这是否意味着印度种姓冲突的老问题将会走向新的形态,有待观察。而更紧迫的问题是,原因何在?毛先生的文章中只是简单提了一个就业不足的经济因素,这是欠缺说服力的。

种姓战争爆发的哈里亚纳邦是人口不足两千万的小邦,素以富庶著称。而且,该邦在本世纪初发现了新的石油资源,正在进入开发期,整体经济运行平稳。经济因素诱发大规模社会动荡的解释难以成立,即使在此次事件中有争夺新增工作岗位的原因,也是保留政策的政治因素使然。

笔者认为,种姓战争的现象涉及到现代政治观念中最核心的理念之一:平等。

▲印度种姓阶层示意图

现代政治的核心理念是自由和平等,前者在英国革命中登上舞台,后者在法国大革命中成为主角。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1789年巴黎街垒战的檄文,正是对贵族特权的痛恨燃起了熊熊烈火,焚毁了波旁们的旧世界。在现代政治语境中,平等最根本的意义就是反特权。

而倾斜性的保留政策恰恰是赤裸裸的特权意识对政治平等的践踏——三级会议的请愿书中,就有贵族堂而皇之地提出要在军官名额中为贵族保留份额,因为这是他们“祖传的、天经地义的权利”。

此语道破了保留政策的本质——任何倾斜性的保留政策是赋予特定人群某种特权,因为他们将凭着出身而非个人的努力,去攫取利益。

即使印度政府的初衷是反对歧视、保护弱者,也不能改变其特权性质。

一些社会成员获得特权,即意味着其他社会成员被不公正地剥夺。22.5%的保留份额还可以忍受,上升至49.5%的比例显然越过了底线。

辛格政府的戏剧性的政策变化,引起了戏剧性的冲突升级,可以责备其鲁莽。不过,从政治运作的机制角度分析,这种倾斜特定社会成员的特权政策本身,就有扩大泛滥的天然倾向。

▲辛格政府

无论何种政体,政客夺取权力、运作权力的基础无非是不断争取和巩固支持者阵营,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赋予特定人群超额享受公共资源的特权。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这种特权政策在现代政治的各种政体中均有存在的可能。比如前苏联的“保留名额”系统远比印度复杂细致,包括性别、民族、出身地等细致分类的标准。只不过,民主政治的透明性让观察者有更好的视野。

辛格政府重启搁置多年的曼达尔方案,不顾舆论界对该方案影响效率的强烈指责,也不顾该方案明显过时、操作困难的致命缺陷,就是为了争取选举时的“铁杆票仓”。本质上就是披着合法外衣的贿选。

扩大特定人群的特权范围,可以巩固支持阵营。将特权赋予其他群体,则可以扩大支持阵营。两者均以牺牲公共资源和效率为代价,后果可想而知。

这在南非表现得更为典型,解除种族隔离政策后,南非历届政府均推行了全方位的倾斜性政策,结果是经济水平、社会治安状况显著下滑,付出的社会成本难以估量。

最极端的情况发生在津巴布韦,穆加贝政权鼓励、纵容黑人强行占领其他种族的产业,大量白人农场主被迫逃离、外资企业纷纷撤离,直接导致了经济崩溃的后果。

与南非、津巴布韦相比,印度的情况远没有那样严重。那么,印度是否可以发挥民主政体高透明度的优势,顺利纠偏呢?不乐观。由于这种特权和特定群体利益捆绑,企图“动人家蛋糕”的政客都将承担巨大的政治风险——政治上的损失是明确的,而收益则难以计算和控制。

因此,这类政策罕有退出的事例。仍以印度为例,长期受到公权力加持的达利特人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早已显著提高,但是停止其“保留名额”的特权从未进入过议程。

这种政策调整的难度甚至大于福利政策的收缩。撒切尔夫人敢于取消学校的免费牛奶,是因为从该政策中受惠的家长们从未形成族群式的稳定共同体,政治动员能力薄弱。

而握有特权的达利特人不仅形成了控制地方政坛的政治组织,而且还有议会里大量的席位,可以轻易实现强有力的政治动员。

特权成为某个庞大族群的既得利益,就很难让其理性地退场。民主制度的纠错机制是依靠选票来检验政策的有效性、合理性,这在族群政治的操弄中很容易失效。

一旦特定族群以特权攫取的公共利益超出其他社会成员的容忍底线,井喷式的压力释放在所难免。这是玩弄族群政治的最大风险。

操弄族群政治,是实现政治动员的捷径。独立的个体被族群划分裹挟,自主意识泯灭在集体中,再以公共利益的倾斜换取忠诚。

这一政治动员模式无需复杂的沟通博弈、制度设计,就能实现基层大众的政治参与。而付出的代价是现代政治的平等意识瓦解,公共政治活动蜕变成分赃游戏。

哈利亚纳邦的大规模冲突,起于政客竞选时承诺把贾特人列入低种姓的保留政策。而经过激烈冲突、付出惨重代价的结果是,政府无视最高法院关于贾特人属于高种姓的判决,做出大幅妥协。前因后果都是不加遮掩的特权交易,反歧视、族群平等的幌子应声跌落,政府公信力荡然无存。

▲哈里亚纳邦骚乱地区增兵

在种姓战争中,政治诉求的焦点不是公共政策的合理性、公共利益的增益,而是赤裸裸的利益瓜分,毫无建设性可言。

出现这种状况并非不可预计,只是翻云覆雨的现代政客们无须考虑政策的长期后果,每一次选举都是一次权利的角逐,赢得当下远比长治久安更有诱惑。政治人物的短期利益与公共利益的长期诉求背离,这一问题普遍存在。

南非、中国台湾这类“民主后进”固不能免,甚至欧美的老牌民主国家也问题重重。在欧洲的穆斯林难民问题、美国种族冲突中,都可以看到操弄族群政治的伎俩。在民主体制下,远离族群政治的致命诱惑、回归现代政治的平等初衷,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