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北京 » 正文

全球报道:北京昌平启动大运河文化带和历史文化地标建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9-07  来源:凤凰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北京昌平启动大运河文化带和历史文化地标建设

确定大运河源头风貌再现等首批九个推进项目

人民网北京9月6日电 今天(6日),北京昌平区召开会议,正式启动历史文化地标建设和大运河文化带保护传承利用项目。目前,大运河源头风貌再现、永安古城历史文化展示等首批九个推进项目已经确定。

在全市十六个区中,昌平区是唯一涉及北京市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三个文化带”建设的区,同时,还拥有明十三陵、居庸关等世界文化遗产和大运河——白浮泉、银山塔林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工作任务较重。

为顺利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工作,昌平区专门成立了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下设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组、长城文化带建设组、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组、历史文化地标建设组以及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组六个专项工作组,并制定了《昌平区大运河文化带保护传承利用重点项目清单》和《昌平历史文化地标建设重点任务清单》。

目前,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规划已逐步明晰。今年年底,昌平区将制定完成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和五年行动计划,每年年初还将制定年度折子工程。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昌平将按照“一泉三庙一楼、两山两水两村”的构想,建设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再现“龙泉漱玉”景观,保护都龙王庙、修缮龙泉禅寺、重建白衣庵、恢复古戏楼。同步对化庄村进行棚户区改造,对白浮村进行有机更新,加强周边环境整治。同时,打造白浮瓮山河(京密引水渠)文化景观带,改造两岸道路、整治河岸两侧环境,加强龙山、白浮泉、都龙王庙、白浮瓮山河历史传承研究,对沿线文物古迹进行标识;依托大运河源头、白浮瓮山河的水文化历史资源,建设水文化博物馆。

昌平历史文化地标建设主要包括历史文化印记工程、文物古迹的抢救修复与保护利用和历史文化游览线路打造工程三类。历史文化印记工程中,将再现大运河源头和明十三陵历史风貌,展示永安古城历史文化,传承居庸关长城历史文化和南口老工业文化,再现燕平书院和昌平文庙及十三陵水库公园风采、关沟七十二景昌平段景观,并标识重要历史文物遗迹。文物古迹的抢救修复与保护利用,涵盖了朝宗桥、巩华城、银山塔林、小汤山行宫、佛岩寺、玉虚观、南口抗战遗址公园以及传统村落、特色文化村落和昌平州县治所村落。历史文化游览线路打造工程,则将围绕明文化、红色文化、老工业文化、军事文化、寺庙历史文化等主题,策划打造五条特色文化游览线路。

记者了解到,目前,首批九个推进项目已经确定。一是大运河源头风貌再现,二是永安古城历史文化展示,三是居庸关长城历史文化展示,四是燕平书院和昌平文庙再现,五是南口老工业文化保护,六是佛岩寺抢救性修复,七是朝宗桥抢救性保护利用,八是重要历史文物遗迹标识,九是传统村落、特色文化村落和昌平州县治所村落修缮保护。

今年10月底前,昌平将完成白浮泉遗址腾退工作,12月底前,龙山度假村将整建制移交区政府。文物修缮工程将同时启动。明年上半年将推进白浮泉遗址、都龙王庙修缮工程,下半年启动龙泉禅寺整治修缮和白衣庵、古戏楼复建。

明年初,永安古城历史文化展示开始施工,预计10月完工。居庸关长城历史文化展示目前正在撰写展陈内容大纲,明年12月底完成布展。今年,启动燕平书院和昌平文庙相关史料收集,完成选址;2020年完成整体复建。佛岩寺上下寺抢救性修复将于2019年完成。2019年完成G6辅路新桥建设,朝宗桥将正式进行腾退;2020年完成文物修缮,正式对公众开放。(聂玲玉)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