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业周刊》9月27日文章,原题:中国解除农民的束缚 6年前,农民孙泽顺(音)在中国沿海省份江苏种稻麦,一年辛苦收成好的话能赚1.98万元。他似乎注定要过一辈子的苦日子。到了2012年,人口约百万的泗洪县启动了一个土地改革新政试点项目。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来,农民第一次获准出租土地,条件是土地继续作为农用。孙把自家的田地租给了一家生态农林公司,并得到一份盖屋顶的工作。他的收入几乎翻倍,一年约3.7万元,包括7000元的租金。“日子比以前好多了”,孙说。“也比以前更自由,收入也不太受天气和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在农村集体制退出历史后,大型商业农场在中国重获青睐。去年11月,北京的决策者批准把泗洪试点的土地改革项目推广到国内其他地方。现在农民可以出租土地使用权,在一些地方,也可以把土地使用权作为贷款的担保。但像孙那样的农民的收益是受到限制的,因为法律规定禁止把土地租给房地产开发商和工业企业。
这些改革属于中国提高农业产出及把农民转化为消费者的计划的一部分,这些目标也与减少经济增长对债务支撑的投资依赖的大目标相一致。北京的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说:“中国在释放这些土地资产的潜在财富。我们看到的是拥有更大购买力的三四亿人,与整个欧盟的规模相当。”
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研究中国的高级经济学家盖尔表示,改革的动力是中国所面临的多种挑战。其一是提高该国的粮食产量和减少对进口的依赖。改善中国低收入农民的命运,也对中国领导人的减贫承诺至关重要。香港花旗集团经济学家刘利刚则表示:“这事实上是把财富向农户转移,它将促进消费,催生更多的小企业。”
不过,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国,可耕地租金收入平均约为农业年收入的12%,而全球为40%。这也显示了中国在这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作者凯文·哈姆林、德克斯特·罗伯茨、皮晓青,陈俊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