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武汉10月12日电 10月11日,一年一度的“全国安全用药月”正式启动。今年安全月活动将历时一个月,将举办第六届药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中国药师周”系列科普公益活动、“安全用药 守护健康”互动体验活动、“执业药师在您身边”宣传推广活动、药盾论坛——益老益小“药”知道等多项主题宣传活动。
为指导市民安全科学的使用药物,武汉市食药监局提醒居民远离用药的十大误区,其中包括“保健食品治病”“随意停药”“中药无毒”等等。
武汉市食药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十大误区是中国药学会收集往届“药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785.2万次有效答题,结合“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安全合理用药评价和干预技术研究与应用”中产出的“公众用药知识、态度与行为调查分析技术”,梳理出公众误识率较高、潜在风险较大、行为矫正较难的安全用药误区。“希望市民远离这10大用药误区,不要勿轻信广告、勿偏听谣传,遵医嘱、科学安全的用药。”
安全用药十大误区:
误区一,保健食品当药品。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没有临床治疗作用,不能代替药品使用,不论是谁都不应该用保健食品代替药品。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更应该必须严遵医嘱,科学长期的用药,切勿因食用保健食品擅自停药。
误区二,追求疗效,多种药物叠加用。联合用药种类越多,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越大,含有同种成份的药品不能重复服用,以免因剂量的叠加导致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误区三,随意更换或增减药物剂量。不论什么药物,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更换或增减剂量,频繁换药,随意调整用药剂量,甚至停药,轻则达不到理想的疗效,加重病情,重则会发生增加并发疾病等危险,危及健康。
误区四,药品存放太随意,儿童误服损健康。近年来,误服药物已成为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家庭储药务必要避开儿童可触及的地方,一旦发生意外一定要带上误服的药品及包装就近就医,以便有针对性的治疗。
误区五,随意服用非处方药。相对于处方药而言,非处方药物安全性较高,但是有些非处方药在少数人身上也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所以,非处方药也要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服用。
误区六,长期服用成瘾药物,依懒性戒不掉。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药品,如含有可待因的止咳药物、镇静催眠药物等等,也可能产生依赖性,应遵医嘱服用,切勿自行加大剂量和增强疗程,以免导致成瘾性。
误区七,怀孕了就抵制所有药。不是所有的药物孕妇都不能服用,孕期生病不必完全拒药。如果在怀孕期间生病,有服用药物的需要,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进行治疗。
误区八,觉得中药就是“安全无毒”的。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药也不例外,服用中药前一定要明确是否对症,以免贻误病情,危及健康。
误区九,用饮料或咖啡送服药物。用咖啡、茶水、饮料、牛奶等送服药物,可能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轻则影响药物疗效,严重会使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副作用增强。
误区十,发烧就用抗生素。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只能抑制或者杀灭细菌。引起发烧的原因很多,滥用抗生素可能会延误病情,或造成细菌的耐药性。因此,如果出现发烧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做检查,查明发烧原因以后,医生会根据你的病情和需要来选择相应的药物。(王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