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坨之子志愿服务队每周都要走进苍茫海坨山进行巡视,守护好冬奥会延庆赛区一片“绿水青山”。
延崇高速和冬奥核心区道路等工程正在西大庄科村附近如火如荼地建设着,徐振兴的农家院住进了一批新的客人——冬奥工程建设者们。为了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徐振兴还在院子里支起乒乓球台。
海坨之子志愿服务队的队员擦拭公路旁“燃情冰雪、共迎冬奥”的宣传牌。冬奥的脚步一天天临近,队员们的心情更是一天比一天热切。
海坨之子志愿者服务队创始人徐振兴在石雕前为游客讲解王次仲改仓颉旧字为隶书的故事。相传东汉时期八分书创始人王次仲就是延庆区张山营镇西大庄科村人。
海坨之子志愿服务队就是保护海坨山的一面旗帜,志愿者们在它的指引下无私地守护着海坨山上的一草一木。
徐振兴背上整卷的铁丝徒步登上高高的海坨山检查山脊围网,发现有破损的地方马上修复。这些围网是志愿者们为迎接国际奥委会上山考察时修建的。
海坨之子的队员们在海坨山001号定位杆下捡拾垃圾,精心呵护海坨山环境。
10月8日,河北省张家口与北京交界处的海坨山降下初雪。9日,天空放晴。站在山脚下的西大庄科村远眺,群山连绵,层峦叠嶂;山坡上,黄的、红的、墨绿的,层林尽染。高耸入云的山巅之上,白雪皑皑,好似仙境。
早上9点多,半山坡的树林里传来欢声笑语。走近了看,是一群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有20多人。有五六十岁的退休人员,也有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正一手拎着灰色的大垃圾袋,一手拿着夹子,在山路两侧捡拾垃圾。别说,这么高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里,矿泉水瓶子、食品包装袋、塑料袋,垃圾还真有。遇到陡峭的断坡下有垃圾,年轻人就一个拉着一个的手,探着身子下去,也尽量捡起来。
海坨山,位于张家口市赤城县和北京市延庆区交界处。以山脊为界,山阴归张家口,山阳属延庆区。2015年7月31日,北京联合张家口申办冬奥会成功!其中,三大赛区之一的延庆赛区就设在山阳处的小海坨山上,高山滑雪等四个项目将在这里角逐。
“宣布结果那天,我正好在家,村里人都集中在一起看直播。电视里传出‘北京’俩字儿时,大家都在可劲儿欢呼!”回想当时的情景,今年33岁的徐振兴仍激动不已。“这是世界性的大事,落在了咱家乡,全村人都特别激动!到时候,各国运动员都要来比赛,全世界的观众都能通过直播看到我们村,当时我就想,我一定要干点儿什么,为冬奥加把劲!”
2015年10月20日,在距离小海坨山最近的村庄——延庆区张山营镇西大庄科村,一支志愿服务队宣布成立,名字就叫“海坨之子”。下设环保队、滑雪队、文化队、英语队等,至今会员已有300多人,来自延庆全区各行各业。服务队创始人是土生土长的村里青年徐振兴。尽管在区里上班,但一有时间,他就组织志愿者回村里、到山上开展志愿服务。
捡垃圾是其中一项。“2009年,海坨山被评为‘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来玩的驴友就挺多。自从冬奥会申办成功后,想来看看的人就更多了,也留下了不少垃圾。”当天参加捡拾垃圾活动的队员赵佳说。在海坨山捡垃圾需要体力:上山四个小时,下山三个小时,一个来回就得花一整天时间,有些湿滑的路段,需要拽着绳子才能爬上去。但每次,每个人都能带回一两袋垃圾。
向游客宣传介绍海坨山也是“海坨之子”志愿服务的内容之一。比如有关海坨山的传说,海坨山的地理知识,冬奥赛场选址的故事等。今年,“海坨之子”滑雪队还将面向服务队的志愿者和冬奥小镇的滑雪爱好者,开展滑雪培训;英语队将面向景区、宾馆饭店和民俗户等开展英语培训;文化队将制作有关海坨山的宣传手册,免费发放给游客。
“距离北京冬奥会举办还有几年时间,我们希望在这段时间里,多为冬奥做贡献。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到2022年的时候,给冬奥会当志愿者,向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活跃在海坨山下的海坨之子的风采!”徐振兴说。
文/本报记者 于丽爽 摄/本报记者 吴镝
责编/温子健 李继辉 和冠欣
美编/焦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