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将首次以元首身份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是否能在朝核与贸易不平衡这两大问题上取得突破?外界寄望于领导人的魄力与友谊能推动谈判进展。
美国总统特朗普明天将首次以元首身份踏上中国国土,迎接他的是北京精心安排的故宫茶叙,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私密会谈,以及巨额贸易订单。不过,在礼仪与订单外,更引人关注的是中美在朝核与贸易不平衡这两大问题上,是否会取得突破?
对于这些问题,受访学者的评论显示,外界是希望与忧虑并存,既寄望于领导人的魄力与友谊能推动谈判进展,但大家也清醒地认识到,双方分歧较大,要有实质进展并不容易。
一些受访学者表示,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十九大上巩固了在党内的核心地位,因此习近平可利用自身更具权威的地位,争取在许多敏感问题上找到突破。
习更有信心
坚持既定立场
美国史汀生研究中心研究员孙韵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一个强势的领导人更有能力作出艰难但必要的抉择,而我们都希望习近平能扮演这样的角色。”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韩磊(Paul Haenle)则指出,特朗普此前恭贺习近平的“非凡跃升”(extraordinary elevation),给足了习近平面子,他预料会利用两人的私人友谊,推动中美在重点问题上取得进展。
不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明江也提醒,习近平在国内的地位更稳固,一方面意味着他有更大的空间在一些问题上做出让步,但另一方面也表示他将有更坚定的信心去坚持一些既定立场。
以朝核问题为例,习近平预料还会重申制裁不是最终目的,并呼吁各方努力将半岛核问题拉回对话谈判的轨道上。这是因为北京仍担心,太严厉的制裁可能造成平壤政权崩溃,以及可能随之而来的难民潮。
韩磊也直言:“只有当朝鲜进行了大气核试验或失败的地下试验,直接威胁到中国的安全,中国才会从根本上改变其对朝政策。”
就贸易赤字问题
中方或会作出一些让步
至于中美双边经贸问题,学者则推测,习近平可能就美中贸易赤字问题向特朗普作出一些让步,让他回国时能有些“交代”。
不过韩磊说,中国的让步只会是短期的战略举措,北京还是希望避免对市场的系统性问题作出更重大的根本性改革。
由此看来,在实质成果上,本周的习特会应该很难交出太亮眼的成绩单。
学者:
保持沟通就是意义
对此,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朱锋说,习特会的更深远意义在于两国领导人愿意保持经常性沟通、维护两国良好关系。
他说:“中美今年已经有三次首脑会晤、通过八次电话。中美作为两个大国,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频繁的领导层沟通机制,确保在一些重大、棘手的问题上,能继续深入地对话交流,避免矛盾升级。”
当然,在亚太地区、甚至是全球范围内,两国仍是对方最大的地缘政治对手。
美国国务卿蒂勒森上月中访问印度前,就指责中国在南中国海的“挑衅性行为”破坏了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他并提出,美国正在探索构建以美国、印度、日本、澳大利亚为首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安全架构。
中国则坚信,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不断在南中国海执行航行自由行动,不参与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等,都是为了遏制中国的崛起。
朱锋认为,中美作为全球最重要、最复杂的双边关系,出现竞争是很正常的。
他说:“对于对方的地缘政治阵营化建设,双方当然要保持足够的戒心和警惕,还要适时表达关切甚至批评,但中美都清楚,世界不能回到冷战时期那种灾难性的战略格局。”
朱锋表示,中美领导人愿意保持沟通渠道畅通,意味着两国仍相信双边关系中的竞争与合作两个基本面不可分离。
孙韵更乐观地预测,中美关系在本周习特会后将达到新的高峰。
她说:“中国希望中美合作能巩固美国对中国的尊重,最终达成更平等、互利共赢的中美关系。而相对于前几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构建这样的双边关系,也表现出了更浓厚的兴趣。”
(序幕稿地缘政治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