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春:中国认为印度并未放弃支持西藏独立的意图,增加了对其的不信任,导致中国更难在边界谈判中向其妥协。
2017年12月22日,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与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于在印度举行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20次会晤,这是今年夏天发生洞朗对峙后的首次会晤。印度媒体报道,印方还希望把洞朗问题放到边界问题里一起谈。
2017年6月18日,印度军队进入位于不丹、中国和印度三国交叉的洞朗地区。中国主张该地区为固有领土,并实际控制;不丹主张该地区为与中国有争议地区。印度政府声明出兵一是应不丹政府要求阻止中国改变现状,二是该地区涉及印度安全关切。但不丹政府的声明只提到该地区与中国有争议,未提请求印度出兵介入。由此可见,印度出兵的根本原因是“安全关切”。
根据之后印度官员和学者对“安全关切”的解释,洞朗地区距离连接印度本土和东北地区的西里古里走廊约50公里。西里古里走廊是一个长宽均只有20多公里的狭长通道,即印度所称的“鸡脖子”。如果中国军队从洞朗地区发起攻击,很容易卡住“鸡脖子”,把印度本土和有严重分离意识的东北部分成两半。因此,如果中国控制洞朗地区,将对印度形成安全威胁。
1998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写信给美国总统克林顿称“中国威胁”是印度开发核武器的原因,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公开声称“中国是印度头号威胁”,当时分析认为这只是印度的借口。从后来的发展看,印度把中国作为头号安全威胁是不争的事实。
作为两个致力于经济发展的亚洲大国,印度为何担心中国对其发动军事攻击呢?原因不是担心中国像英国那样占领和统治印度,而是印度和中国存在高达12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争端,印度担心中国将以武力方式收回争议领土。中印领土争端有东西两段,西段阿克赛钦3.5万平方公里,由中国实际控制;争议最大的在东段,约9万平方公里由印度实际控制,中国称为“藏南”,印度1987年以该地区为基础建立了“阿鲁纳恰尔邦”。
1950年代初,中印开始就边界问题进行对话。对于东段的归属,印度认为没有争议,依据是1914年英属印度与西藏当局签订《西姆拉条约》(Shimla Convention)划出的“麦克马洪线”(Mcmahon Line),无须谈判;由于《西姆拉条约》未经当时的中国中央政府同意和签署,中国历届政府均不承认该条约的合法性,中国坚持以传统习惯线为两国边界线。中国总理周恩来向印度总理尼赫鲁提出,为了维护两个新生大国的友好,尽管不公平,中国愿以“麦克马洪线”为基础进行谈判,但中国不能接受《西姆拉条约》,须由中印两国签署一个新的条约加以确定。中方的考虑是,如果接受《西姆拉条约》,就表明西藏地方当局有跟外国政府签约的权力,中国对西藏的权利就只是宗主权,而不是主权。这样,西藏就有权利从中国分离出去,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尼赫鲁显然知道中国主张的原因,但仍然坚持《西姆拉条约》是合法条约,拒绝了中方主张。这暴露了尼赫鲁不仅想占据藏南争议地区,还想推动西藏独立建国,把西藏作为中国和印度之间“缓冲国”的意图。
1959年3月,达赖喇嘛与中国政府冲突后逃往印度,得到印度的庇护。中国相信印度参与和支持了藏人的叛乱,导致两国关系陷入敌对。1959年至1962,印度利用中国与美国对抗,与苏联关系恶化,加上国内困难,越过“麦克马洪线”不断向北推进。1962年,尼赫鲁继续推行其“前进政策”(forward policy),中国发起反击,印军溃败,中国宣布停火并撤回“麦克马洪线”以北。
1988年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访华,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1993年双方签订协议保持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承诺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争议。由于“麦克马洪线”还包括英属印度的缅甸与中国边界线,印度提出,中国与缅甸边界的“缅甸段”接受了“麦克马洪线”,却不接受“印度段”,指责中国奉行双重标准。中国承认中缅边界基本上按“麦克马洪线”划定,但强调划界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和缅甸两国政府签署的条约,而不是《西姆拉条约》。参照《西姆拉条约》的线路为基础谈判划界,体现了中国外交的灵活性,不接受《西姆拉条约》本身则体现了中国的原则性——原则性就是不能接受《西姆拉条约》对中国在西藏主权的否定。
2003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承认西藏自治区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承诺不允许藏人在印度从事分裂中国的活动,换取中国承认锡金是印度领土。印度也不再坚持《西姆拉条约》的有效性,似乎西藏地位问题不再是中印边界谈判的障碍。双方建立了边界问题特别代表谈判机制,截止2016年举行了19轮谈判,均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导致中国和印度边界谈判未能取得成果的原因是什么呢?
印度国内多数人根深蒂固地认为,西藏是一个被中国吞并的国家,加之文化和宗教上与印度关系密切,很多印度人认为支持西藏独立有天然的正当性,且西藏独立后中国和印度就没有边界了。印度联邦政府表面上遵守了不支持西藏独立的承诺,但一些地方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却一直以各种形式支持西藏独立活动,印度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却没有加以制止。同时,印度为了提升其控制地区的合法性,不断安排达赖喇嘛访问争议地区,借达赖喇嘛之口说争议地区是印度领土。印度政府邀请“藏独”组织首领洛桑森格出席莫迪的总理就职仪式,洞朗对峙期间,又安排他到中印争议的班公湖地区活动。中国认为印度并没有放弃支持西藏独立的意图,增加了对印度的不信任,导致中国更难在边界谈判中向印度妥协。
虽然达赖喇嘛和达兰萨拉“藏独”流亡当局承认藏南争议地区是印度领土,但中国国内的藏人却坚持是藏南是西藏的一部分,是中国领土,要求中国政府收回,至少要把印度1951年占领的达旺收回来,因为达旺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出生地。对藏人的情感和要求,中国政府必须考虑,否则会削弱国内藏人对西藏是中国一部分的认同。收回达旺成为中国在中印边界谈判中的最低要求,印度拒绝中国这一要求,谈判陷入僵局。
由于边界争端未能解决,两国民族主义高涨,加上中国和印度的国力差距拉大,印度的GDP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军费预算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近20年来,中国在西藏进行了铁路、公路、机场等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对印度形成巨大优势。因此,印度对中国在中印边境地区的任何举动都高度敏感,才会认为中国在靠近西里古里走廊的洞朗修建一条公路对印度安全构成威胁。
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机制自2003年建立以来已举行了19次会晤,双边达成的唯一共识是不公开谈判的内容,而从公开的信息来看,确实未能取得实际性突破。但谈判还是有继续举行的必要性,因为这表明双方愿意以和平,而不是武力的方式解决争端,这有助于在两国间建立一定的战略互信,避免因误判而发生武装冲突,维持两国间正常的政治和经济关系。
(注:龙兴春,西华师范大学印度研究中心主任,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bo.liu@ft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