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重庆 » 沙坪坝 » 正文

全球报道:三峡磐石城遗址新考古成果公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2-04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日前举行的2017年度学术汇报会上,公布了多项新的考古发现及研究成果。其中,后续三峡大遗址保护项目之一磐石城的新考古发现引人关注。  据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文博馆员杨鹏强介绍,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日前举行的2017年度学术汇报会上,公布了多项新的考古发现及研究成果。其中,后续三峡大遗址保护项目之一磐石城的新考古发现引人关注。

据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文博馆员杨鹏强介绍,此次考古发掘首先掌握了磐石城遗址保有城墙、瓮城、祠堂基址、堰塘、炮台等文物设施及其分布情况。

其次,新发现新石器、商周时期文化遗存,出土较多该时期的陶片及石器,进一步明确了磐石城现存遗存的文化面貌。

此外,进一步廓清了磐石城的整体格局和功能分区,发现遗址城墙、寨门、房屋等建筑基本都依地势而建,城内以涂家祠堂为中心,居住区集中分布于城内中、北部。

据了解,磐石城位于三峡库区的重庆市云阳县,地处长江与澎溪河交汇处,以其曾作为抗蒙山城的历史渊源而闻名。为配合后续三峡大遗址保护项目的开展,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于2017年对磐石城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杨鹏强还表示,此次工作在传统考古方法的基础上,大量采用科技考古和口述史研究的方法,所得考古新成果为当地古建筑的研究和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为磐石城的保护规划也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此次学术汇报会上,考古专家还阐述了对永川区汉东城遗址植物遗存的新分析,厘清商周至宋时期当地耕作习惯。

考古分析发现,商周时期,汉东城先民是以种植粟为主的旱作农业,辅以大豆种植;汉代仍以种植粟为主,水稻、小麦、黍的种植则作为辅助性的生产经营手段;而宋代时期农作物品种明显增多,农业结构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以种植水稻和小麦为主,粟的地位逐渐降低,辅以种植大豆、大麦、赤小豆和黍。

汉东城遗址位于永川区朱沱镇汉东村6组,地处长江左岸二级台地上。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于2013年起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经多次阶段性考古工作,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采集土样47份,浮选出植物种子及水稻基盘60000余粒,其时代涵盖商周、汉代和宋代三个时期。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