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河南 » 全球头条 » 正文

医者、智者、勇者,近距离“走”近南石医院赵俊祥院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3-31  来源:凤凰生活网
核心提示:凤凰生活网讯(特约记者马东伟)2018年1月23日,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前夕。大河网【两会微访谈】栏目以《

1.jpg

  凤凰生活网讯(特约记者马东伟)2018年1月23日,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前夕。大河网【两会微访谈】栏目以《河南省人大代表赵俊祥:打造“健康中原”提升百姓获得感》为题,刊发了对从医近40年,来自南阳南石医院的省人大代表赵俊祥的专访。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今年我是带着‘健康中原’这个议题来的,如何把健康中原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是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这些年,河南的医疗发展始终是和经济发展同步进行的,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赵俊祥在接受专访时说:“在参加这次省人代会之前,我刚刚从非洲回来,去看望河南派出的中国援助赞比亚医疗队。那里现在正在流行霍乱,看到非洲国家的医疗水平现状,更加体会到我们国家打造健康中国的重要意义。”

一周后的1月30日,南阳市隆重举行航空医疗救援启动仪式及救援演练,南石医院、市中心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三个三级甲等医院,被确定为“航空医疗救援基地”。望着在空中盘旋的专业救援直升机,现场的南石医院干部职工对带领医院开拓发展的院长赵俊祥又多了一层敬佩。

2.jpg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觉得赵俊祥应该出身于干部家庭或医学世家。事实上,赵俊祥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

1951年的阳春三月,河南省南阳县(现卧龙区)白水之滨的一户普通农家喜添新丁。谁都不曾想到,这个声音嘹亮的白胖小子若干年后会是叱咤国际国内治疗烧伤领域的权威专家。

南阳作家群著名作家、首届鲁迅文学奖得主周同宾先生曾著《那些天,吃饭不要钱》一文,详细描述了“大跃进”时期中原农村吃食堂的情景。当吃饭的钟声敲过,“全村人都集中来,乱哄哄挤一大片。木瓢舀饭,铁铲分菜,窝头、红薯堆在柳条笸箩里,随便取食。那么多人或站或蹲,或就地坐下,形成一个亘古未有的大饭场,喝稀饭一片吸溜声,喝稠饭一片呼噜声,只能把肚子楦饱,绝对品不出滋味。” 随着饥荒断粮,“乡亲们便吃秕糠,吃榆皮,吃田里遗留的已经变坏的红薯。到三月,草木发芽,就吃野菜、树叶。历史上荒年吃过的东西,全都吃了。”

刚上小学的赵俊祥赶上了这个艰苦时期。挖野菜、拾柴火、干家务,这些原本是大人们干的活,童年赵俊祥却干的熟门熟路。每次放学回家,他的书包就没有空过,总是装满在河沟、田埂挖来充饥的野菜。晚上帮母亲干完家务,就着那盏昏暗的煤油灯,赵俊祥习惯性地抱书而坐温习功课。母亲催促他睡觉是不管用的,往往非得“没收煤油灯”才罢休。

苦难对弱者来说是深渊,但对强者来说是一种财富,因为它磨炼了人的意志,使人在以后的人生路上经得起风吹雨打。上初中的赵俊祥俨然是家里的壮劳力了,摇耧撒种扬场放耙样样精通。当时农村计工分,一个男劳力最高是10分,一个女劳力最高是7分。少年赵俊祥凭着勤干加巧干,能挣到7分,若是加上为集体割草挣的奖励,真真正正是一个小小男子汉了。正应了农村那句俗语“小伙子不吃十年闲饭”。

“上中学的时候艰苦啊!”赵俊祥回忆往事的时候说:“家里缺口粮,放学回家就去地里挖红薯,不管好坏,红薯面馍加酱菜,陪我度过了那个饥荒年代。”

1968年,赵俊祥中学毕业了。艰苦的生活没有压垮他,反而把他锤炼成一个身高1米76,体重101斤的棒小伙。当时焦枝铁路南阳段正在施工,赵俊祥经大队推荐加入了铁路施工大军。工地负责人见来了一个细高个的白面书生,料想他浑身没有四两力,就让他去了伙食班。连长问他:“刚下学?”

“嗯,瓦店三中毕业。”

“好,可算过来个文化人!”连长推过来一辆旧三轮车,把司务长兼采购伙食的差事派给了他:“你地头熟,做这个最合适了。”

赵俊祥没有让大家失望。在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他骑着那辆旧三轮车,栉风沐雨起早贪黑在工地附近的村镇穿梭,不厌其烦地货比三家讨价还价,给大家采购到质优价廉的菜品。赵俊祥勤劳、肯吃苦的工作劲头得到了大家的公认。望着记录清晰的明细账簿,连长由衷地夸了句:“好样的!”

那个时候,最令赵俊祥开心的,不是同事们的夸奖,而是自己能挣工资了,能为家庭分忧了。

“每个月发37块5毛钱的工资!”人生第一笔工资,赵俊祥记得最清楚。钱虽然不多,补贴一家人伙食刚好够用,“想吃好的,还得等到过年!”就在赵俊祥想着如何能多再挣些钱时,命运之神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1970年,河南石油勘探局第二石油机械厂(简称:二机厂)招工,赵俊祥经大队推荐,公选考试合格,成为全国石油战线上的一名新兵。

消息传来,父母乐开了花。能成为二机厂这种大国企的正式职工,意味着跳出了农门,有了城镇商品粮户口,端上了旱涝保收的铁饭碗,这在当时是人人羡慕眼红的事情。不用说,村里人歇晌聊天时又多了项内容:“看人家老赵家,娃子多争气!改门风!”

3.jpg

其实乡亲们对赵俊祥的了解还远远不够。

玉门,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如果说唐代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写的是边塞雄伟壮阔又荒凉的景象,新中国的石油建设大军则将这里建设成了新兴的工业重镇。“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足以说明玉门在中国石油工业中的地位。

经过两天两夜的长途跋涉,赵俊祥和新入职的同事一起,被绿皮火车送到了玉门进行培训。在玉门石油机械厂,因招录成绩优异,赵俊祥被分到热处理专业学习。简单地说,热处理是指金属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改变材料表面或内部的化学成分与组织,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但在实际操作中,加热、保温和冷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炼出来的就是废品。

如何把火候掌握好,是热处理工艺成败的关键。在这一点上,勤奋好学的赵俊祥不懂就问,反复揣摩老师傅们讲解的要领。正是这种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神,让赵俊祥很快掌握了热处理工艺的技术,完成了从学生到技术工人的转变。

彼时,玉门各矿区都有文艺宣传队。在老家农村截段竹子就能做成笛子、找片桐木就能做成板胡的赵俊祥,无意中被宣传队领导发现还有艺术细胞,就毫不犹豫地把他调到了宣传队。到1971年初的春节文艺汇演中,赵俊祥不仅圆满完成了乐器伴奏任务,还清唱了一段豫剧《朝阳沟》片段,赢得了满堂喝彩。

4.jpg

人生的路,每走一步都算数。

1975年,机遇再次降临到赵俊祥身上。已经是石油二机厂热处理车间职工的赵俊祥,有一天被领导要求填一个表格。赵俊祥一看,是工农兵大学生的推荐表。踏实肯干、勤于钻研的赵俊祥在工作中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共同认可,这才有了组织上把千里挑一的上大学机会留给他的结果。

“那一年的专业有两个,一个是中国石油大学的地球物理,一个是中山医科大学的医疗专业。领导说我个子大,又是南阳人,回来当个外科大夫能留下来,就让我去学医。”在回答学医的初衷时,赵俊祥如是说。“方向盘、切菜刀、听诊器代表当时三个吃香的职业,我到是没想以后有多吃香,只想着早日学成回来,为全厂职工和家属的卫生保健多做贡献。”

怀着这朴素的愿望,赵俊祥迈进了中山医科大学的校门,一头扎进了医学知识的海洋。同为南阳人的“医圣”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长,以《伤寒杂病论》济世,受人万世敬仰。赵俊祥从踏进中山医科大学校门起,就决心以这位两千多年前的老乡为榜样,用精湛的医术为父老乡亲服务。文化课、医学基础、生理实验,每一项他都如饥似渴地学习,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决不错过一个知识点。

“要知道,医生面对的可不是机器,而是活生生的人,来不得半点差错。”老师说过的这句话,深深地印在赵俊祥的脑海里,时时提醒他细心细心再细心,认真认真再认真。

如果说纸上得来终觉浅,那毕业实习的经历让赵俊祥真正领教了病魔的威力和肩头的责任。“大学实习期间,在中山二院有一段最难忘的记忆,一天批量送来30多位患者,因为爆炸浑身重度烧伤,我们大部分实习学生被临时抽调普外科看管患者,眼睁睁看着一天之后,休克死亡仅剩五个,心里难受呀。当时,烧伤对我们来说太恐怖、太可怕了,只知道往患者身上喷中药酊剂,喷着喷着人就死了。那段时间,除了看到烧伤患者痛苦、死亡率高、难治疗之外,还看到了当时的欧阳伽主任的敬业精神,他背着行李到病房,连续一周没有回家,欧阳主任要求我们时时观察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呼吸、脉搏、血压、体温、创面变化、突发症状等,到最后,活下来的就2个人。”赵俊祥说,那个时候,是他对烧伤的最初记忆,患者的痛苦和高死亡率,使他有了研究烧伤治疗的冲动。

1979年,赵俊祥从中山医科大学毕业,回到石油二机厂新厂医务室工作。当时的医务室设在新厂生产区西大门进门处的一排平房内,开设简陋的治疗室和药房,主要治疗一些诸如感冒发烧、轻微红伤的小疾小患,职工大病则需转到市区就诊。“领导对我们的要求是遇到稍稍急、重一点的患者,只要能转对医院,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了。”

艰苦的工作条件没有浇灭赵俊祥理想的火焰,反而激发起他更大的斗志。时值改革开放伊始,神州大地春雷萌动,万物复苏。赵俊祥觉得,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厂医务室肯定也会发展壮大,成为一所医院也是有可能的,到时候最宝贵的就是医疗技术人才。所以,他在继续进修充电的同时,毫无保留地把所学分享给同事,提高团队的整体医疗水平。

“在大学实习期间,一个肺部肿瘤患者,带教教授通过反复叩诊、听诊就能辨别出肿瘤在肺部的具体位置,并让学生们反复叩诊听诊体会,高超的医术让人惊叹向往。我心里想,自己有一天也要成为这样的名医,可是,没有实践机会是不行的。”从医之初的赵俊祥,希望自己的医术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5.jpg

考验接踵而来。

有一天,石油二机厂一名老职工的女儿突发阑尾炎,疼痛难忍,必须马上手术,否则就有穿孔的危险。在厂医务室,赵俊祥迅速为患者确定病情后,劝说他们留下来立即做手术。

“咱这里也能做手术?”老职工望着简陋的房屋和年轻的医生,一脸困惑。

“放心吧,这只是个普通的小手术,难度不大。另外,时间不等人呀,越快做越好!”

望着疼痛难受的女儿,老职工答应了。

没有护士,就让两名实习的学生当助手,没有手术灯,就拿手电筒代替。就这样,在简易的手术间,一个简单的手术包,两名学生助手,赵俊祥在一把手电筒的照射下,完成了南石医院历史上首台阑尾炎手术。

手术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医务室同事们钻研医学的信心,也让全厂上下对年轻的赵俊祥刮目相看。

1986年,石油二机厂在卫生所的基础上成立新厂职工医院,年轻有为的赵俊祥被任命为副院长,主持全面工作。赵俊祥上任后,首先考虑的就是医院的发展问题:是满足于做市内大医院的中转站,还是另辟蹊径闯出自己的一片天?从小就不喜欢走别人走过的路的赵俊祥,坚定地选择后者。可是从哪个方向突破呢?设备、人员、技术等等,无论哪个方面都比不过市内的大医院。赵俊祥一度陷入了迷茫。

恰在这一年,和赵俊祥相熟的二机厂一位老领导,因为烧伤住进了驻马店159烧伤医院。赵俊祥陪同厂长前去看望。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在医院接受烧伤治疗的,南阳籍的患者就有32个,且病情严重。200多公里的路途,5个多小时的车程,这些烧伤患者是如何忍者剧痛一路颠簸过来的?望着眼前换药时备受煎熬的患者,赵俊祥想:“要是南阳有一家治疗烧伤的医院就好了。”

赵俊祥在医科大学时就有的研究烧伤治疗的冲动再次被点燃,只是这次少了些想象,多了些务实。

“南阳是个农业大市,人口众多,每年都有大量烧烫伤、电击伤患者,当地却没有一家医院能治疗。要不在二机厂新厂职工医院开设个烧伤科?”

从驻马店回来,赵俊祥就把这个想法给全院职工和石油二机厂领导作了汇报。

赞成者有之,可反对者更多,理由是:“烧伤科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你有治疗烧伤的绝活吗?”

想想也不无道理。烧伤这块领域,当时市内的几家大医院都不敢搞,一个工厂的小小职工医院忽地就冒出个烧伤科,是不是有点儿不自量力?

正当赵俊祥在为成立烧伤科如何起步感到揪心时,《光明日报》上一篇名为《一个科技流浪汉的遭遇》的文章让他眼前一亮。文章讲述了美宝国际创始人徐荣祥教授潜心研究出治疗烧伤的新方法和药物,但还未在医疗界正式推开。这种新疗法就是日后屡获国内科技进步大奖,享誉国际烧伤学界的“湿润暴露疗法”。由于这种疗法颠覆了当时国内所谓权威的传统疗法,所以遭受到各方面的非议和压制。

赵俊祥认真研读后,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治疗理念科学可行。当天晚上,他就坐上火车直奔北京去找徐荣祥教授。几经辗转,他终于找到了徐教授的住处。

徐教授打开房门,望着眼前这个风尘仆仆的年轻人,疑惑地问:“您有什么事儿吗?”

待赵俊祥说明来意,徐教授这才赶忙把他让进屋里,开始了促膝漫谈。

赵俊祥讲了自己的从医经历,表达了要成立烧伤科的强烈愿望。徐教授则环环相扣,阐述了“湿润暴露疗法”的原理和过程。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越谈越投缘,大有伯牙鼓琴,子期听音之意。

最后,徐教授被赵俊祥的诚恳和执着感动,承诺以3万元的价格将专利权和5箱药品一起转让给他。

在当时,无论是对于每月只有几十块工资的赵俊祥,还是对于仅有20余人的职工医院来说,3万元都是个天文数字。但“开弓没有回头箭”,赵俊祥认准的事,再难,咬牙也要坚持做下去。

找老乡、找同学、找熟人,赵俊祥跑遍北京城,把能找到的人都找了一遍,终于凑齐了3万元的专利费。

赵俊祥干事的执着和真诚感动了徐教授,临别的时候徐教授说:“回去赶紧把烧伤科办起来,我会一直支持你的!”

就这样,职工医院的烧伤科成立了。

此后不久,云南老山前线举办一期烧伤治疗培训班,内地医院共有3个学习名额。在徐教授的引荐下,职工医院选派一名医师前往学习,就此引入了烧伤治疗湿润暴露疗法。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赵俊祥深知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只有一群优秀的人聚在一起,才能开拓出更美好的明天。他不断选派多名医生去解放军第三、第四军医大、上海瑞金医院等地学习,博采众家之长,发展烧伤专科。

“那时,烧伤治疗技术还不成熟,尤其是采用的皮肤再生新技术、新方法,一切数据资料都要认真采集分析,作为医生,每天中午我们都不敢回家,一会儿休克,一会儿感染,一会儿消化道大出血心衰呼衰……内心惊恐万状地守在患者床旁,随时准备急诊抢救。”

现任南石医院烧伤整形美容中心主任李天宇说:“为了磨练烧伤团队,积累临床经验,听说湖北区域发生群体烧伤事件,赵院长连夜领着我们奔赴襄樊做患者家属工作,打听到304医院住的人最多,就悄悄跑进病房,耐心与家属沟通,谈烧伤护理、烧伤治疗新技术……最终,用我们的诚意争得几名患者及家属信任,同意随我们一起来院治疗。”

正是这种果敢的吸纳引进、脚踏实地的深入研究,推动着南石医院的烧伤技术不断成熟,很快在烧伤领域研制开发出烧伤辐射治疗架、换药耕耘刀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也使南石医院烧伤治疗最终成为河南省惟一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同时,赵俊祥抓住时机,于1988年3月又开办了脑血管病专科,开南阳地区医疗界先河。此时,“大专科、小综合”的南石医院发展模式已轮廓初现。

1988年是南石医院发展历程中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南石医院收治一例烧伤面积达94%的患者史某,用湿润疗法治疗48天,未留疤痕。此事,曾经成为国际烧伤界一个治疗传奇,史某也因此被案评为“世界烧伤康复明星”。这一年,由于烧伤科的带动,职工医院创出了规模及收入比上年高8倍的记录,这让很多人想都不敢想。这一年,中国光明中医烧伤研究所南阳烧伤疮疡医疗中心在职工医院挂牌成立,赵俊祥兼任烧伤中心主任。这一年,二机厂召开了一次职工医院发展研讨会。这次研讨会对于后来南石医院的发展,用“性命攸关”来形容一点也不过。

研讨会的中心议题是研究讨论职工医院的发展定位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医院是否对外服务。会上大多数人的意见是:职工医院嘛,就要为职工服务,对外服务是不务正业,甚至有人建议把烧伤科和脑血管科搬到老厂区的山沟里去。

作为烧伤科和脑血管科的创建人,作为职工医院的副院长,赵俊祥力排众议:加强对外服务,不仅可以增加创收,而且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提高治疗水平,最终达到更好地为职工服务的目的。

这次据理力争,不仅使烧伤科和脑血管科得以抢占南阳医疗界先机,而且明确了医院“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思路。

难怪后来不少人感叹:当初要是稍有迟疑,南石医院也不可能有今天,多亏了赵俊祥啊!

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原卫生部部长崔月梨都曾称赞:南石医院是全国22家烧伤中心中条件最差、人员最少、规模最小,但收治病人最多、疗效最好的一家医院,也是攻克大面积烧伤难题的唯一一家医院。

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对于赵俊祥来说,南石医院就是他人生的支点,他撬起的是病患群众的健康幸福。

从20世纪90年代起,赵俊祥带领南石医院驶入了快速发展通道。历经股份合作制改造和股份制改造,南石医院从石油二机厂的职工医院变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几经搬迁,医院也由原来的两层小楼发展成如今60亩的规模。烧伤整形中心、脑血管病中心被河南省卫生厅确定为“河南省烧伤整形中心”和“河南省脑血管病诊疗中心”,医院也跻身三级甲等医院行列。2015年12月7日,南石医院与香港康健集团签约,正式驶入国际赛道。

医者仁心。从基层一步步干上来,赵俊祥深知病患者的痛苦,他常常对身边的医务人员讲,要将心比心,把患者当亲人看待:“我们行医的目的是什么?一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二是尽量延长患者的生命。这是最基本的两个原则。做不到这两点的,算不上称职的医生。我们来自社会,一定要尽自己的所长回报社会!”

赵俊祥是这样说的,南石医院也是这么做的。

1994年,新疆克拉玛依发生“12·8”火灾惨剧,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以赵俊祥为队长的火灾伤员救治医疗队星夜直奔灾区,对灾区指挥中心提出的唯一一个要求是:请求承担最重的工作,管理最重的病人。

1995年,南阳市发生一起火灾,当场烧伤22人,其中90%以上大面积18人。经过南石医院48天的救治,成活率达100%,且无一人致残,创造了烧伤治疗史上的神话。在1996年美国举行的世界中医药大会上,该事例被授予杰出成就奖。

2001年,淅川9岁女童刘自亭同小伙伴点火玩耍时被严重烧伤,南石医院一面为孩子治疗,一面通过媒体发动捐款,同时免除了2万元的治疗费。

2010年2月20日,淅川8岁的梁烁为扑救山火保护集体财产被严重烧伤,在南阳各界爱心人士和河南省宋庆龄基金会的爱心捐助下,经过南石医院烧伤科103天的精心治疗,全身50%以上面积重度烧伤的救火小英雄得以伤愈康复。

2015年5月25日,平顶山市鲁山县一老年康复中心发生火灾。南石医院第一时间接到省卫生厅、省应急办电话,赵俊祥立即组织烧伤专家李天宇带队深夜前往救援,训练有素的救治团队用超常的能力赢取了省卫计委的点赞。

2016年,在对火海救人英雄王锋前期55天的救治中,南石医院第一时间调动全院力量,赵俊祥带队成立特医、特护救治小组。救治小组成员一日一碰头,对当天病情进行分析研究,随时根据生命体征调整治疗方案。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有媒体称赵俊祥是烧伤医学的拓荒人,还有媒体称他是改革路上的探索者。对于这些外界的赞誉,赵俊祥都没有放在心上。他清楚地知道,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他肩上的责任还很重——如何一步步推动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如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是他应该思考的课题。

或许他心中已有了答案,只需一路坚定地走下去。

【作者简介】马东伟,河南省南阳市人,中国小说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多次荣获南阳市文学奖,代表作有小说《三个老兵的同一场战争》、小说集《优美弧线》、《寻找英雄》、电视剧《罂粟花》等。根据其小小说《香水》改编的微电影《香水有毒》获凤凰网2012年度最佳影片、首届滨海国际微电影节最高奖项“笔牧夫”奖、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微电影节“金羽翼”奖、上海国际电影节微电影单元最佳影片提名。《南都晨报》评论版专栏作家。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