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报道:急需给学生补上消费教育这一课

   2018-09-10 燕赵都市报3.1万0
核心提示:日前,教育部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引导学生树立金融理财和金融安全观念,及时纠正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等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引导学生树立金融理财和金融安全观念,及时纠正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等错误观念,引导学生培养勤俭节约意识。

近些年频发的“校园贷”事件就与部分大学生不合理消费有关。不可否认,我们正处在一个消费主义时代,但大学生超前消费绝不是正常现象,如当大学生注意力转向高消费,时间、精力用于此,对学习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如果一个人从大学起就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或许一生都难以改正。

除了自己、家庭要承担不良后果,高消费对校园也会造成一种“污染”,比如,一部分学生高消费,容易引导其他学生效仿、攀比,同时也容易造成某些家庭经济情况不好的学生产生自卑感、距离感。另外,还会激励网贷机构、各种商家采取种种诱惑手段刺激大学生去贷款去消费,形成恶性循环。

纠正大学生超前消费这一错误观念,治理“校园贷”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对大学生进行消费教育。虽然有关部门也公开提醒大学生“要树立理性科学的消费观”,但这种口号式提醒、浅层次教育的效果极其有限。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成体系的,譬如,设立理财及消费课程,并且纳入学分管理。当然,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讲授者既可以是经济学教授,也可以是理财专家、消协人士等。

“校园贷”的根源在于部分大学生消费观念错误,而观念错误的根源则在于教育缺失,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没有给大学生补上消费观教育这一课,当学生缺少这方面的常识和素质,“外毒”就会趁机侵入。

其实,今天大学生高消费,也是缘于“昨天”对他们在理财、消费方面的教育缺失,即没有从儿童时期普及理财、消费等知识。教育部门下发上述通知是十分必要的,但似乎侧重于“金融理财”和“金融安全”,笔者以为,大学生的消费与金融往往穿着“连裆裤”,即为了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而去贷款,只有从消费教育入手,才能“釜底抽薪”。

根据媒体报道,“校园贷”引发的恶性事件,没有一例是因为在校交不起学费、没有生活费去贷款的,更多是因为盲目的超前消费。所以,大学生超前消费亟待纠正,而且,消费教育要系统化。另外,要防止大学生超前消费,也要从预防中小学生过度消费入手。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mjd0808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