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9月3日电(高辰 刘艳)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也是中国立法设定以来的首个抗战胜利纪念日。首都各界将举行隆重纪念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出席。中国外交部曾表示,此次纪念活动表明中国人民反侵略、维护和平的决心。有分析认为,中国向世界表明做负责任大国的担当,通过展示“软力量”回击日本右倾化举动。
首个抗战胜利纪念日引关注或成“样本”
今天是首个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纪念日,备受国内外关注。专家指出,此次纪念活动有可能形成今后纪念抗战的“样本”。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策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英勇抵抗,进行了十四年的艰苦抗日斗争。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订投降书,美、中、英、法等国全权代表接受日本投降。9月3日中国举国同庆抗战胜利,至此,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为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今年2月27日,全国人大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8月1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宣布,中国政府将在9月3日举办抗战胜利纪念活动,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艰苦斗争,深切缅怀先烈和死难同胞,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
台北大学教授郑又平称,设立抗战胜利纪念日,不仅是提醒中国人不要忘本,也是让日本人民、世界人民更了解这段历史。
上海师大教授苏智良表示,今年9月3日是全国人大正式通过决议后的首个抗战胜利纪念日,备受国内外关注。“针对抗战的纪念,我们会逐渐形成一种成熟的纪念形式,成为今后的样本。”相信今后会有比较正规的、国家级别的悼念和纪念仪式。
中国确定纪念日正当其时体现大国担当
专家指出,中国以立法形式确定抗战胜利纪念日,不仅符合国际惯例,而且“正当其时”,体现做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1951年8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通告,将抗战胜利纪念日定为9月3日。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以立法的形式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设立胜利或悲剧纪念日是国际惯常做法,如联合国“国际大屠杀纪念日”、美国“珍珠港事件纪念日”、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日”等。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李薇认为,这些纪念日的最大价值就是让侵害者、受害者及其后人不忘历史,敬畏生命,珍视和平。中国确定抗战胜利纪念日的重要性,堪比世界各地设立的二战纪念日,对中国社会以及海峡两岸都意味着新的凝聚点,也向世界表明,中国有正视历史的勇气,更有面向未来做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郑又平同样认为,以立法形式确定抗战胜利纪念日,既符合国际惯例,同时也昭示着一个国家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并以此开创美好未来的决心和勇气。
就国际环境而言,近来日本政坛右翼势力不断膨胀,妄图挑战战后国际秩序。对此,中国外交部负责人表示,我们强调牢记历史,是要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因而,在当前形势下设立抗战胜利纪念日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就国内环境而言,李薇指出,当前“两岸一家亲”的局面为顺利确定抗战胜利纪念日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对于对方在抗战中的评价日益客观。因而,这一举措“正当其时”。
日本加紧右倾强军中国“软力量”回击
近年来,日本加剧政治右倾化,加紧强军,针对中国意图明显。有分析称,中国举行抗战胜利纪念活动是“软力量”展示,可能比军事威慑效果更佳。
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日当天,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向靖国神社献上祭祀费,另有多名内阁大臣参拜靖国神社。同日,中国外交部宣布9月3日将举办抗战胜利纪念活动,苏智良认为,中方此举意在针对安倍和日本右倾化的趋势。
8月下旬,日本以“中国在钓鱼岛周边频繁活动”为背景,举行历年来规模最大的实弹射击军演,演练夺岛。有分析指出,日本在右倾化道路上越走越远,中国举行抗战胜利纪念活动是“软力量”展示,可能“比用军舰威慑日本侵占争议岛屿更有用”。
郑又平认为,举行抗战胜利纪念活动,除了提醒中华民族过去的苦难经验,更重要的是在历史的正确点上,我们必须站稳,要抓住国际话语权。
而对于中国设立抗战胜利纪念日的目的,日媒分析称,首先是凝聚人心,呼吁勿忘历史;其次是回击日本右翼,争取国际支持;第三是有助于国际社会重新审视日本对二战历史的态度。同时,中国设立纪念日,也为日本友好人士提供了表达意见的机会,提醒日本民众:珍爱和平,切勿再起战端。
有评论称,9月3日必须纪念。每一次纪念都是一次警钟鸣响,警钟长鸣才能勿忘国耻;每一次纪念都反衬出日本极右翼势力的可鄙可耻,都会把已被钉在耻辱柱上的日本军国主义再钉牢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