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河北 » 邯郸 » 正文

全球邯郸报道:魏县扶贫产业提升脱贫成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6-16  来源:邯郸政府网
核心提示:去年,魏县成功摘掉国贫县帽子。为确保贫困群众“脱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魏县结合县情,引导群众发展密植梨产业、扶贫微工厂、扶贫产业园区、庭院经济等,红红火火的扶贫产业成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强力支撑。

发布时间:2019-06-14
(邯郸日报记者谢国英通讯员郭海民王德峰)去年,魏县成功摘掉国贫县帽子。为确保贫困群众“脱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魏县结合县情,引导群众发展密植梨产业、扶贫微工厂、扶贫产业园区、庭院经济等,红红火火的扶贫产业成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强力支撑。
树上树下“双增收”
魏县是“鸭梨之乡”,全县鸭梨种植面积20万亩,年产优质梨果品45万吨,年产值9亿元以上,是该县实现脱贫摘帽、实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种植密植梨,树上树下双增收。”魏县扶贫开发办主任陈瑞学说,这个扶贫项目之所以推得开,既得益于政策、技术等方面充分保障,又有丰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值得期待。
为全面提升传统鸭梨产业带贫发展水平,经充分调研,县委、县政府制定密植梨产业发展规划,从政策、土地、资金、技术、销售等方面大力扶持。县财政对密植梨种植大户给予每亩3年共3800元的树苗、土地流转的补贴,对从事密植梨种植的建档立卡户,每亩两年补贴7800元。计划3年增加密植梨面积3万亩,培育发展美香鸭梨、红梨、秋月梨等市场前景较好的新品种。
“园区实行种植、管理、采收、品牌、销售‘五统一’,保证梨品质,增加建档立卡户收益。”沙口集乡党委书记李彦琛说,该乡密植梨扶贫产业园已栽植570亩,3年挂果,5年后进入盛果期,每亩经济效益1万元以上。眼下,密植梨长势良好,行间统一套作红薯,每亩秋后可增产红薯五六千斤,实现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
北皋镇营西村去年种植的230多亩密植梨园由邯郸华瑞农业科技公司统一管理经营,带动110多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种植。为提高挂果前的收入,梨园套作种上了120亩花生和80多亩芝麻,亩收益预计3000元以上。“县里的扶持政策给力,现代农业、优质林果发展前景非常好。”园区负责人胡瑞彬说。
据悉,魏县在去年下半年开始建设密植梨扶贫产业园区,目前百亩以上园区已达43家,涉及18个乡镇,种植面积共计9576亩,计划3年发展3万亩,将打造成为梨花观赏和梨果采摘新景区。密植梨扶贫产业园主要采取大户带动的模式。合作社(大户)种植面积为3796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5780户,3年挂果后,每户每年可增收1.5万元。
微工厂搭起致富“大舞台”
在梨乡,一家家扶贫微工厂沿着“四好农村路”而建,分布在大大小小村落中,像一串串珍珠,串起贫困户的脱贫致富希望。
据了解,魏县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扶贫微工厂扶贫模式,先后在河北省党政领导干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专题培训班、全省产业扶贫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该模式入选全省产业扶贫十大典型模式、《全国脱贫攻坚100计》第1计。
从2017年起,魏县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等地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陆续外迁机遇,支持鼓励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办扶贫微工厂,大力发展箱包等加工产业,让农村半劳力、弱劳力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怡怡箱包厂坐落在魏县沙口集乡刘屯村,创办人韩海超曾是贫困户,他脱贫致富后,利用在保定打工积累的经验返乡创业。贫困户段书梅就在这家微工厂打工。她说,她一家6口,丈夫有病,自己身体也不好,以前光靠种地一年收入只有1万多元。现在她在微工厂月收入1600元左右。县里为她爱人介绍了力所能及的公益岗位,月收入700元,儿子儿媳在驻村工作组的介绍下在北京打工,一年全家收入近7万元,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
前大磨乡赵枣林村爱心箱包扶贫微工厂厂长王俊波介绍,目前该厂有工人68名,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人,年生产箱包30万个,员工平均月收入在2200元以上。
“不出村,有活干,把钱挣。”沙口集乡刘屯村留守妇女杨连芳像往常一样赶到村内扶贫微工厂,她和姐妹们最近忙着赶制一批服装。杨连芳工作的地方是该县发展的第一批扶贫微工厂,2017年8月,由租用民房正式搬入标准厂房。村里建起服装扶贫微工厂后,30多个姐妹来到厂里上班。
目前,像韩海超、王俊波这样的经济能人返乡创业办起来的扶贫微工厂占全县三分之二以上,带动贫困人口就业2541人,贫困劳力年均增收1.8万元。
乡乡建起“增收园”
日前,在野胡拐乡爱上菇扶贫产业园区工作的贫困户杨风雷满脸欢喜:家中5口人,以前生活困难。去年她在产业园区承包了4个大棚生产香菇,
园区提供菌种,负责技术指导,联系销路,一年下来净收入五六万元,家中已稳定脱贫。今年,她又承包了4个大棚。
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群众稳定致富增收,去年,魏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规划建设一批扶贫产业园区,力争用1—3年时间达到“乡乡有扶贫园区、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目标。
在魏县,按照“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通过乡镇党委政府“主导式”推动,企业理念“嵌入式”经营,农户主体“捆绑式”参与、涉农资源“整合式”投入,建立以“依托一个企业(组织)、选准一个品种、用好一个能人、建成一个园区、培育一方产业、带富一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带贫扶贫机制,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协调联动的产业发展“共同体”。园区建设主要采用“公司(合作社)+村级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户)”模式,统一流转土地、统一建棚模式、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经营、统一收购销售。
目前,全县规划建设扶贫产业园区22家,建成大棚1200余个,在建大棚300个,带动贫困户1000余户。同时,该县大力推行“庭院经济”,依托绿珍、浩泓等龙头企业,优选食用菌等生产周期短、成本低、见效快的优势产业,结合庭院经济投资小、见效快、风险低等发展特点,充分利用农户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发展各具特色的庭院种植,把农家庭院的“方寸地”建成农村半劳力群体脱贫致富的“增收园”。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