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留学生推搡交警”事件到山东大学“学伴”事件,舆论场保持了高度关注。今天下午有关方面也分别作出了回应。事件暂告一段落,其实也不能因为个案就全盘否定了来华留学生工作的成就。不过,这场热议激发了公众对来华留学生的关注,大家纷纷在朋友圈转发、评论该新闻,吐槽事件的处理结果。民众这样做,不是出于看“八卦新闻”的娱乐心态,而是缘于对自身生存状态和法治环境的关切。做到“一把尺子量人”,让来华留学生成为中国高质量教学的“活广告”,这关系到中国大学的声誉,也是民众有关教育公平的诉求所在。
澎湃三评①丨“留学生推搡交警”:读懂民意中的法治诉求
民众关切的是,执法者对“留学生推搡交警”事件的处理中,外国人是否会享受“超国民待遇”。民众担忧的是,执法者是否会对肇事的外国人“高抬贵手”,而不一视同仁、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精神不是凌空虚蹈、不可捉摸的东西。相反,它应该在生活中的一处处细节、一个个案件里见微知著,可查可考。民众对推搡交警这一“小事”的较真和关注,也是构筑法治精神的一种力量。执法机关应对此事的处理做出更详细的说明,以回应民意的关切,廓清民众疑惑。>> 点击查看详情
澎湃三评②|山大或许有委屈,但真的该反思“学伴”制度了
对山东大学“学伴”的舆论反弹,或许有过度阐释的成分,但是其中所反映的普遍情绪也值得重视。中国学生需要和外国留学生有更多、更有质量的交流,但是这种交流不应该通过“1个留学生配3个学伴”的方式来进行。这样过于讨好和“特殊化”的政策,不符合国内公众对大学和公平价值观的期许,就是对留学生来说,也会把他们封闭起来,影响他们真正的学习。 >>点击查看详情
澎湃三评③丨留校察看、道歉之后,留学生到底该怎么管?
尤其对于那些触碰规则红线的学生,该处罚的处罚,该劝退的劝退。不能因为处罚留学生、外国人“麻烦”,担心影响学校国际生招生,就高举轻放。一定程度上,帮助来华留学生适应环境,体现了教育应有的人本关怀,但这只是一个次要问题,根本还在于严格对留学生的学业要求,做到“一把尺子量人”,让来华留学生成为中国高质量教学的“活广告”,这关系到中国大学的声誉,也是民众有关教育公平的诉求所在。 >>点击查看详情
原标题:澎湃三评:“一把尺子量人”,关乎公平也关乎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