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津云独家:6岁白血病男童之死——花费超400万后离世,北京博仁医院拿他当“小白鼠”?)
年仅6岁的范裕喆患有白血病,他还是我国“双肺移植”最小患者。今年5月,范裕喆没能战胜病魔不幸离世。家属在整理多达十几次的住院病历时却意外发现,范裕喆在北京博仁医院(以下简称“博仁医院”)住院治疗期间,医院的检验结果和查房记录“阴阳颠倒”,甚至在家属不知情的情况下孩子被当成了“受试者”。
目前,范裕喆的家属已经向博仁医院所在的丰台区医学会申请医学鉴定,丰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已介入调查。
江苏昆山的6岁男童范裕喆第一次来北京,并不是来旅游,而是求医治疗白血病。
范裕喆的妈妈李霞告诉津云记者,范裕喆今年5月1日在北京的中日友好医院去世。去世前不久,范裕喆接受了“双肺移植”手术并获得成功,成为全国“双肺移植”最小患者。
2015年,范裕喆查出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治疗8个月后康复出院。出院后第9个月白血病复发,专家建议先切除睾丸再进行骨髓移植。但李霞觉得,男孩子切除睾丸后长大后无法面对自己,于是否定了这个方案。
病重的范裕喆
2017年8月,夫妻俩带着范裕喆来到北京博仁医院治疗。这家是民营医院,来此之前听原上海一家医院某科主任高某某介绍,这家医院的专家团队在血液病治疗上有较丰富的经验,于是相信这家医院能治疗范裕喆的病。后来,高某某来博仁医院任职主任医师。
因为博仁医院当时还没有移植舱,按照博仁医院的治疗方案,范裕喆在博仁进行了CAR-T免疫治疗后,由博仁医院主任吴某某联系北京一家医院借舱进行了骨髓移植。父亲范洪庆为范裕喆捐献了骨髓,移植手术很成功。
2018年8月,范裕喆因免疫力低感染了EB病毒,在博仁医院采取了“EBV-CTL细胞输注治疗”后出现了皮排、肝排、眼排、指甲排等各种排异,最致命的是肺部严重排异,孩子日夜剧咳不停,一刻也离不开氧气。博仁医院给出的结果是:范裕喆移植后肺部排异后需长期吸氧维持治疗,药物治疗效果差,建议肺移植治疗。
今年2月11日,范裕喆转入北京的中日友好医院,等待肺移植手术,为他手术的是中国肺移植第一人陈静瑜教授。虽然肺移植手术成功了,但范裕喆最终还是因为白血病长期治疗导致的其它器官衰竭最后不幸离世。
李霞说,自从范裕喆患病到离世,所花的费用就超过了400万元,其中在博仁医院治疗的费用就有200万元左右。家里的房子、车子都卖了,如今早已是负债累累。
检验结果和查房记录两次“阴阳颠倒”究竟为何?
李霞说,范裕喆从博仁医院转入中日友好医院前半个月除了喝点牛奶别的什么都吃不下,甚至都无法坐起来了。转入中日友好医院后,李霞把范裕喆在博仁医院的治疗用药方案给了中日友好医院的医生,医生给范裕喆减少了抗生素类药物的用量。
李霞说,减量大约三天后,范裕喆状态明显好转,不仅不怎么咳嗽了,还有了胃口可以自己坐起来吃饭了。李霞这时开始怀疑博仁医院的治疗方案可能有问题,孩子被过度治疗了。
于是,她赶回博仁医院,复印了范裕喆在博仁医院的病历后,封存了所有的原始病历。
在中日友好医院照顾范裕喆的间隙,李霞翻看了博仁医院的病历。因为范裕喆在博仁医院先后有14次住院经历,病历的厚度将近一尺,翻看起来需要耗费很多时间。
翻看中,李霞发现了诸多问题,但因为担心范裕喆“双肺移植”后可能还会有原发病这块的问题要联系原来的治疗主任,因此李霞不敢质问博仁医院。
7月11日,津云记者在北京见到了李霞夫妇,李霞向记者展示了她手里的资料。
李霞向津云记者提供了范裕喆在博仁医院治疗期间部分病历的复印件。在送检时间为2018年8月23日的一份“病原微生物核酸检测分析报告”中显示:范裕喆的EB病毒(EBV DNA)的检测结果“<4*10^2”,单位是“拷贝/ml”,该项目的参考范围是“<400拷贝/ml”。李霞说,当天的检测报告证明范裕喆EB病毒(EBV DNA)的检测结果为正常范围内,是阴性。
在2018年8月23日,谭某某副主任医生对范裕喆的查房记录中显示:“人类疱疹病毒示EBV阳性”,谭某某副主任还给出了具体的治疗方案。第二天(8月24日),童某某主任和吴某主任对范裕喆的查房记录显示:“患者血浆病毒定性为EBV阳性”
2018年9月30日,博仁医院对范裕喆“病原微生物核酸检测分析报告”中显示:EB病毒(EBV)检测结果为阳性。在同一天吴某主任和刘某某主任查房记录中却显示:“血浆CMV DNA EBV DNA均阴性”,吴某某主任给出了具体的治疗方案。
李霞认为,博仁医院给范裕喆的这两次检验报告和治疗方案颠倒了,导致治疗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
李霞说,博仁医院对范裕喆的治疗方案中,先后由医院的五位主任医师签过字,为何还会有“阴阳颠倒”疗法呢?
把患者当“受试者”如何解释?
“是谁允许博仁医院把我儿子当成‘受试者’的?”李霞说,要不是看到了博仁医院的“EBV-CTL细胞输注审核单”上清楚的写着“受试者”三个字,她根本不知道这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