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河北 » 邯郸 » 正文

全球报道:“商界花木兰”被刑拘:34亿私募基金暴雷,京东、苏宁卷入其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22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杨群
核心提示:“商界花木兰”被刑拘:34亿私募基金暴雷,京东、苏宁卷入其中

原标题:“商界花木兰”被刑拘:34亿私募基金暴雷,京东、苏宁卷入其中

对于正在发酵的供应链金融“罗生门”案件,为何有这么多家机构卷入其中?对于罗静个人,到底有何神奇能力编织起这场“资本局”?凭借虚假贸易链条,罗静融来的资金到底去了哪里?供应链融资、第三方财富管理平台为何频频暴雷?

(资料图片)有“商界花木兰”之称的罗静。

诺亚踩雷承兴背后的资本迷局

6月20日,博信股份和承兴国际实控人罗静被上海警方刑拘。直至十五天后,这两家公司的信披公告才姗姗来迟,确认了这一消息。

随后,7月8日,诺亚财富在美股开盘前发布公告,承认旗下上海歌斐资本的一只信贷基金出现问题。

当日晚间,诺亚财富创始人汪静波在内部信透露,这笔基金为承兴国际相关第三方公司就其与京东之间的应收账款债权提供供应链融资,总金额为34亿元。

一夜之间,诺亚财富和京东成为这起34亿私募基金暴雷案主角。然而,第二天,双方之间开始相互指责和推诿,让整个事件变得愈加扑朔迷离。

资本市场向来不缺黑天鹅事件,此后苏宁、云南信托、湘财证券等更多公司相继被卷入其中,罗静被刑拘事件的影响正在持续发酵。不出意料,漩涡中的相关公司纷纷撇清与自己的关系。

不过,已卷入多家机构的供应链金融监管已经引起银保监会和保险公司的高度关注,并且发文剑指供应链金融中的“虚假交易、虚构融资”。

7月16日获悉,银保监会下发的《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称,银行业在金融机构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时,应对交易真实性和合理性进行尽职审核与专业判断。

对于正在发酵的供应链金融“罗生门”案件,为何有这么多家机构卷入其中?对于罗静个人,到底有何神奇能力编织起这场“资本局”?凭借虚假贸易链条,罗静融来的资金到底去了哪里?供应链融资、第三方财富管理平台为何频频暴雷?

多家机构卷入

诺亚财富踩雷承兴国际事件的起源,要从罗静被上海警方刑拘说起。

多方信源确认,罗静是在诺亚财富创始人汪静波的办公室被抓的。知情人士透露,早在6月19日,罗静就已腾挪无力,在确认公司流动性无法通过其个人能力解决后,希望汪静波能够继续注入资金解决困境。面对罗静这样天方夜谭的要求,汪静波忍无可忍,当场选择报警,警方在汪静波办公室内将罗静带走。

实际上,诺亚财富内部察觉到风险更早一些。今年上半年,承兴国际与京东之间的汇款账单出现变化,意味着应收账款融资的资金流向可能生变,这引起诺亚财富的警惕。在开展内部调查后,诺亚财富确认承兴国际存在风险。汪静波找来罗静进行对质,发现疑问仍旧难以消除,最后她还是决定报案。

除了罗静之外,6月25日,博信股份财务总监姜绍阳也被警方控制。紧接着,博信股份的董秘和证券事务代表纷纷离职,承兴集团和诺亚财富亦有相关员工正在配合警方调查。

罗静被警方刑拘的消息传出不久,诺亚财富暴雷的消息又震惊金融圈。7月8日晚间,汪静波在内部信自曝诺亚财富踩雷。她在信中将矛头对准京东,指出承兴国际供应链融资依靠的是与京东之间的应收账款债权。

不过,汪静波的说法遭到京东的极力否认,双方陷入一场相互扯皮的拉锯战。

京东方面否认与承兴之间应收账款合同的真实性,并称,“近期在警方调证过程中,警方出具了多份所谓承兴与京东未结账款的确认函,经核实均为伪造。”

随后,诺亚财富再次发文指出,“承兴国际相关方为京东供应商,双方存在大量长期交易,歌斐已经就这个供应链融资对承兴和京东提起司法诉讼,正在积极配合并尊重司法调查的结果”。

而在诺亚和京东扯皮之际,包括苏宁在内的电商公司和云南信托在内的金融机构也卷入其中。

根据调查发现,罗静以广东承兴与电商公司之间的应收款项作为抵押,向多家资管机构获得融资。应收款项除了京东之外,苏宁也赫然在列。其中,京东和苏宁是近几年应收账款的主要来源。

苏宁官方对此回应称,“经核实,苏宁和广州承兴应收账款债权供应链融资事项无关。“不过,苏宁方面只是强调自己与融资事项无关,但并未否认与广州承兴之间有业务往来。

此外,根据初步统计,此次踩雷事件涉及云南信托、湘财证券、摩山保理、中粮信托、国民信托、中江信托等十几家金融机构。

其中,云南信托得知踩雷后,立刻对外回应称已采取挽救措施。据悉,云南信托发行的云南信托-云涌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云南信托-云涌4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多款信托计划涉及其中,金额超过11亿元。

此外,对于正在借壳“哈高科”冲刺上市的湘财证券,这或许是一个晴天霹雳。据不完全统计,湘财证券旗下“金汇”系列超过20个产品的投资标的均是广州承兴应收账款产品,涉及资金超过15亿元。

湘财证券最新回应称,与承兴国际、博信股份及其实控人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管理的集合资管产品仍在存续期内规模约5.569亿元,相关产品不存在保本保收益条款,公司自有资金未参与。

这起暴雷事件犹如一阵龙卷风,处于漩涡中心的承兴国际一直对外保持沉默,而作为承兴国际、博信股份实控人兼董事长的罗静更加引起大家的好奇。

罗静其人,一直名不见经传,直到获得“商界花木兰”称号。2018年,她在木兰汇俱乐部“最具影响力商界女性”评选中,力压格力“铁娘子”董明珠、东方园林“女首善”何巧女,得票第一。

过去几年, 罗静通过资本运作方式,已掌握三家上市公司,分别是香港上市公司承兴国际控股、A股上市公司博信股份和新加坡上市公司Camsing Healthcare。

然而,通过财报数据发现,承兴国际营收看似很高,但盈利能力十分差。2016年,承兴国际营收高达190.89亿元,净利润只有4088.49万元。如果承兴国际自有资金严重不足,那么罗静在资本市场上的大笔资金又来自何处呢?

踩雷承兴国际之前,诺亚财富在近年来发生过多起暴雷事件。图/视觉中国

供应链融资腾挪术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一直面临融资难题。而刚刚兴起不久的供应链金融为很多企业融资提供了一条便捷路径。

一般情况,供应链金融围绕核心企业来做,以供应商和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作为抵押。一位供应链金融专家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供应链金融整合上下游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流作为风控手段,前提一定是真实贸易,并以贸易收益用来偿还融资款项。

此次暴雷的产品为“创世核心企业集定私募基金”,底层资产是承兴国际与京东的应收账款。诺亚财富与京东之间的争论焦点,便是应收账款真实与否,即是否存在真实贸易。

在央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中,登记了承兴集团71笔应收账款质押和转让登记记录,总交易额约100亿元。在这些登记中,能够看到京东出具的“应收账款转让确认函”。不过央行人士表示,该平台自主登记,担保交易本身的真实性由登记当事人自行负责。

“应收账款抵押只是表象,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才是实质。”五道口供应链研究院院长鲁顺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6月19日,罗静被刑拘的前一天,诺亚财富与承兴国际控股股东签署《股权质押协议》,这是诺亚财富内部启动资产保全的后备手段。

此外,在鲁顺看来,按照供应链金融逻辑,正常不可能做这笔业务。在京东的供应链系统里,由于京东信用最高而融资成本最低,因此供应链对外融资应该由京东进行,再由京东将信贷资金提供给各个供应商。如果真的在做供应链融资,承兴国际应该向京保贝申请供应链融资。

从2013年开始,商业保理业务推出。很多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私募基金机构以供应链融资作为融资方式,将从个人投资者处募集的资金,投向上市公司甚至一般的中小工商企业。

这些投向中小企业的,并且没有抵押物的供应链融资产品,在出现逾期等问题之后,穿透层层包装来看,底层资产基本上相当于一笔纯信用的贷款。一位私募机构人士表示,“这类资产是应属于较高风险等级,然而在产品端,却大多数以固收类产品形式出现。”

更让人疑问的是,诺亚财富对应收账款真假是否知情。鲁顺分析了两种情况,一是诺亚财富与承兴国际合谋,将伪造的应收账款包装成供应链金融产品;二是承兴国际通过真假掺杂的应收账款,欺骗了诺亚财富。

从2015年至2017年,罗静通过资本腾挪,收购了三家上市公司。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收购博信股份的资金,很可能来自歌斐资本的系列产品。

原本,供应链融资的资金应用于相关业务。然而,据悉承兴国际筹集来的资金,还用于拓展大健康、智能硬件等业务运营。近些年,承兴国际的几大业务发展并不顺利,导致还款压力剧增。于是,这起利用应收账款的融资包装术开始破绽百出。

曾接触承兴供应链融资的中阅资本首席经济学家、总经理孙建波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今年3月份,有中介向他们介绍了该项目的好处:一是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担保;二是京东的供应链应收账款作为担保,双保险。尤其是,京东供应链保障,决不会出问题的,关键给的利息还不低。”

不过,当孙建波提出要与京东高管面签时,对方表示,京东这么大公司的高管怎么能掉价面签。“现在的骗子实在太狡猾,就算拿着所谓正规的合同和公章,在京东的办公室签字,依旧可能是骗人的。所以,我们才要求当面确认身份。当对方不能满足我们的条件时,我们就放弃了这个项目。”

值得关注的是,未来电商平台的不规范行为将会得到遏制。《意见》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应依托供应链核心企业,基于核心企业与上下游链条企业之间的真实交易,整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各类信息,为供应链上下游链条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现金管理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

第三方理财之殇

产品经常暴雷,年年总部被拉横幅,这是金融业内人士对诺亚财富的印象。近年来,诺亚财富接连发生多起暴雷事件,引发外界对其专业性质疑。

2017年3月,诺亚财富踩雷辉山乳业信用债;2017年7月,诺亚财富卷入乐视危机。近期的踩雷事件发生在2018年3月,诺亚财富旗下两个产品诺亚麒凤新三板1号和2号,各出50%投给鼎锋资产和景林资产以对标投资新三板,如今深套亏损,引来投资者们的强烈不满。

更加奇葩的是,诺亚财富总裁赵义在客户交流群中,公开用肢体语言问候投资者。上市企业总裁竟恶语谩骂投资人,这样的奇葩事件再一次将诺亚财富推上风口浪尖。

事实上,诺亚财富并不是孤例。从2017年开始,中国最大的九家第三方独立财富管理公司中,有7家20多个产品踩雷,涉案金额135亿元以上。“可以说,曾经一度被炒热的“第三方财富管理模式”,现在已经陷入了违约暴雷的泥潭,正在成为继P2P以后的另一大中产财富绞肉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唐涯对此表示。

第三方财富管理模式,就是指独立于银行、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站在客观中立的角度,帮助个人和机构客户进行财富管理的模式。

这种模式兴盛于美国上世纪70年代。彼时的美国中产阶级全面崛起,金融理论爆发式发展,使得金融投资市场变得更加复杂,从而催生了“以中介服务”为核心的第三方财富管理。

在中国,第三方财富管理概念出现于2008年,在2012年~2015年兴盛。与美国当时情况类似,主要也是因为居民财富增加和投资需求旺盛催生。

然而,从2008年开始,受益于高端理财市场的空白和房地产信托源源不断被送到市场,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充当了销售掮客的角色,赚得盆满钵满。也让这些机构产生了代销模式的路径依赖,从一开始就不是以“专业性知识”服务,而是“销售业绩”为导向。

近几年,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一直在呼吁转型,但代销佣金依旧占据收入的绝大部分。作为行业龙头的诺亚财富,情况也没有太大改善。作为诺亚财富在资产管理业务上的转型选择,歌斐资本一直在频繁踩雷。

在7月8日的内部信中,汪静波呼吁要通过这件事改变公司“基因”,从非标固收产品驱动到标准化基金驱动;组合型、净值型产品是唯一方向;摆脱巨大的非标固定收益资产路径依赖。

不过,汪静波的话也侧面印证,诺亚财富至今还不完全是一家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 商界花木兰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