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枝
昨天上午,市财政局局长吴素芳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了本市2018年市级决算情况和2019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2018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5.5千亿元。市级“三公”经费花销5.2亿元,较年初预算下降35.3%,公务接待费下降超过六成。全市深入落实推进减税降费政策,上半年共为企业和社会减负超过千亿元。
上半年个税累计“减负”规模最大
今年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170.9亿元,下降2.5%,完成预算的52.7%。吴素芳介绍,今年以来,本市严格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并在地方权限内顶格减免房产税、资源税等“六税两费”,预计全年将为市场主体减轻1800亿元税费负担,其中涉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0亿元左右。截至6月底,已为企业和社会减轻税费负担1053.5亿元,其中个人所得税累计减税规模最大,达544.1亿元。减税降费效果持续加大,与减税政策相关税种增速放缓,上半年全市地方级税收收入完成2728.1亿元,下降3.4%,较上年同期回落10.2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上半年全市财政收入运行总体符合预期,若将减税等因素还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保持在合理区间。”吴素芳说。
非紧急非必要项目支出进一步压缩
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23.7亿元,增长7%。吴素芳介绍,在收入面临较大压力的情况下,财政部门统筹资金聚焦全市中心工作,保障重点项目加快实施。其中,科学技术投入264.3亿元,主要用于加快推进高精尖产业重大项目培育落地、全国科创中心建设、基础科学研究等。教育投入227.6亿元,主要用于增加学前教育学位,推进相关学校建设,优化中小学集团办学布局等。
此外,今年新增政府债券规模1107亿元,已全部发行,重点保障“疏解非首都功能”“新机场建设”“副中心建设”等全市重点项目资金需求。
“政府要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进一步强化财政支出成本控制。”吴素芳介绍,在年初压减市级部门办公、会议、差旅等运转类支出5%基础上,将进一步按不低于10%的比例,压减非紧急、非必要项目支出,节省资金优先安排用于重点领域。
高精尖发展基金投资超17亿元
在支出结构安排上,去年全市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占比保持八成以上。在支持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推动设立总规模不低于200亿元的科技创新基金,引导适合首都定位的高端科技成果落地北京孵化。将科技创新券使用范围由中关村地区扩展至全市范围,降低创新创业成本。
此外,截至去年底,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实际完成投资项目28个,投资额超过17亿元,主要分布于生物医药、大数据、云计算、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具有显著的高精尖产业优势,并呈现出快速的增长趋势。
新增三个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领域
2018年,本市新增3个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领域,分别是规划国土行业管理和协调服务、残疾人服务、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以充分发挥各重点公共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
为加大预决算公开力度,除涉密部门外,已实现所有市级部门预决算和绩效评价自评报告全部公开,推动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公开,并首次公开政府购买服务预算。
人大代表对重大投资项目进行事前评估
邀请市人大代表参与“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的事前绩效评估、事中绩效跟踪和事后绩效评价,已成为预算审查监督的“规定动作”。
吴素芳介绍,2018年,共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业内专家,对145个项目开展事前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安排部门预算,其中不予支持和部分支持的项目有42个,不予支持资金14.9亿元,核减率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