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了仅剩的3名乡村孩子 “竹筏老师”渡江通勤
为了3名乡村孩子 “竹筏老师”渡江通勤
为了仅剩的3个学生,肖运琦选择留在三江小学
每天上午7点半,肖运琦都会准时出现在家门口附近的渡口,驾着自己的一片竹筏缓缓驶向斜对岸。迎接他的除了朝阳,还有3名年仅7岁的学生。
过去一年,肖运琦一个人坚持在江西赣州市赣县区大埠乡三江村教学点,为学校仅剩的3名学生担任“全科”老师。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科学……每天六节课,都由肖运琦一个人讲授,“凡是城里孩子学的东西,都会安排给孩子们上课,不能让孩子们落后。”
一个老师和他的三个学生
2019年12月31日下午4点半,肖运琦刚刚放学回到家中。从学校到家里,他需要经过一段非常特别的路程。“我们这个村横跨桃江两岸,学校正好在河对岸,所以每天都得划着竹筏去上学。”
据肖运琦介绍,他所在的学校名为三江教学点,是三江村唯一的学校。2006年,当地新建了一座水电站,位于电站上游不远处的三江村自此成为库区的一部分,不少村民因此举家外迁,村里的常住人口开始急剧下降。“之前学校差不多每个年级有三四十个学生,慢慢地学生越来越少,等2018年秋季开学,就只剩下3个一年级新生了:钟兆国、钟兆贵、钟可馨。”肖运琦说,3个孩子入学时只有6岁多,“孩子还太小,而且他们的父母都没有外出打工,都在村里,还是留在身边上学比较方便。”
谈起划竹筏上班一事,肖运琦说,早先没有建电站的时候,村里乘着竹筏出行的情况还是挺常见的,后来建了电站后,水面加宽,划竹筏的人稍微少一点,“但这个是从小就会划,驾轻就熟的,也很方便。”
他介绍,如果不用竹筏,自己就得绕道去学校,路上可能需要40多分钟,但凭借一片竹筏,差不多15分钟自己就能到河对面。“每天7点半准时到河边,然后划着竹筏渡河,15分钟后,就能到对面渡口。固定好竹筏,上个小坡,就能到学校了。”肖运琦说,一开始自己每天只能手动划着竹筏渡河,后来乡里看到出行不方便,就帮配了一个汽油推进器,有了这个助力,自己再渡河就省力多了。
肖运琦每天划竹筏渡江上下班
一家两代人共同的坚守
事实上,肖运琦并非一直在三江教学点任教。他介绍说,1998年,时年21岁的自己经过考核、安排,正式成为一名乡村教师。三江小学是其工作的第一个学校,但此后,他陆续辗转到其他几个山区小学任教。
2018年秋季开学前,三江小学唯一一位教师、肖运琦的堂兄肖运来退休,学校面临没有老师的尴尬处境,得知此事,肖运琦主动请缨,再次回到三江小学,开始了自己校长、老师、“炊事员”等多重角色“一肩挑”的生活。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科学……每天六节课,都由肖运琦一个人讲授,“凡是城里孩子学的东西,都会安排给孩子们上课,不能让孩子们落后。”也因此,即便遇到家里有事或者身体不舒服,肖运琦也不敢请假,生怕自己一请假,孩子们就得缺课。
他回忆说,当年之所以选择做老师,其实源于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我父亲生前就是山村教师,干了一辈子,1998年被确诊患了癌症。弥留之际,父亲嘱咐我说,山里孩子上学不容易,希望我能接替他继续干下去。当时我对做老师也挺有兴趣,于是就加入了教师行业。”
这一坚持,就是21年。2012年,他还获得了江西省教育厅颁发的“省级中小学骨干教师”荣誉称号。
对学生优秀率100%“很满意”
如今,马上又迎来期末,肖运琦也要为孩子们的考试做准备,“期末是全乡联考,卷子都是统一的,中心学校会安排两个监考老师过来。”
他对孩子们的成绩很有信心,“学生少吧,上课就比较吃力,每门课都需要备课,但批卷子、批作业就比较轻松。而且孩子们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也比较好掌握。我这几个学生都很听话,上学期期末,孩子们就考得很好,优秀率都是100%,平均成绩也都在90分以上,我很满意。”
而学生家长钟庆海也对自己孩子的这位“全科”老师很满意。“我和肖老师年龄相差不了几岁,小时候都是三江小学的同学。现在我的小儿子又在他的班上上课,肖老师特别认真,教学水平也信得过,我们家长都很放心。”除了学生家长的身份外,钟庆海也是三江村的村书记,他说,对于村里来说,能有一个老师愿意坚守,的确是方便了许多,村里也都非常感谢肖老师。
钟可馨的妈妈说,自己家就在三江小学边上,所以一开始更希望孩子在家门口上学。她表示,相比之前,孩子去上学后,回来明显更懂事了,会主动帮家长干家务,写作业什么的也都很自觉。
文/本报记者 孔令晗
供图/《赣南日报》记者 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