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人寿(34.630, -0.77, -2.18%)遭实名举报背后,做保险收入还不够高?看看真实数据
来源:阅险记
近日,中国人寿员工实名举报国寿嫩江支公司经理为了获得奖励收入贪污造假,包括保费造假和窃取客户资料增员造假,事实真相究竟如何,不做分析,相信有关部门调查以后会给出答案。
保险业一直以来,口碑不是很好,这是事实,这次事件无疑给保险业形象再次蒙上阴影。过去都是听说业务员没有真实阐述产品保险责任、夸大利益等情况,引发售后纠纷,这次产生问题的焦点是公司管理层,再次刷新人们认知。
这件事也引起人们好奇,做保险的究竟真实收入怎样呢?
本期话题:
1、 晒晒当前知名大公司员工收入情况
2、 日常保险业务员收入来源
3、 关于保险业重塑形象的思考
一、 晒晒当前知名大公司员工收入情况
1、从总体来看
根据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研究中心和保险行销集团保险资讯研究发展中心联合发布的《2020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报告。根据抽样调查:
月收入超过1万元,占比31.4%
月收入不足1万元,占比68.96%
月收入不足6000元的,超过40%。
保险业虽然有部分人收入较高,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收入还是比较低。
2、从具体公司来看
首先说下平安人寿,根据中国平安(83.780, -0.54, -0.64%)发布的2020年业绩报告,平安人寿去年代理人数量达到102.38万人,较2019年下降了12.3%,意味着2020年平安员工有近12万人离职;2020年平安代理人平均月均工资5793元,2019年代理人平均收入6268元,应该是受疫情影响,去年收入有所下降。
其次说下中国人寿,国寿作为国有控股的保险公司,其管理层工资还是有严格限制,相对并不是很高:根据国寿官网的披露:
就代理人而言,国寿目前代理人数量160万以上,实行3000左右的有责底薪,带薪培训,具体收入业绩报告中并没有披露。
二、 日常保险业务员的收入来源
1、 佣金收入
保险业务员签的代理合同,销售一份保单以后,根据保费、交费年限等情况,可以拿到一定的佣金,然后向国家缴税。
这个佣金包括寿险、健康险、车险、卡式保险、团体险等等。
2、 继续率奖金或续期收入
上一年卖出的保单,用户继续交费以后,业务员还是可以拿到一定的奖金,但是金额较第一年大幅减少,可以认为这是第二年的底薪,不需要销售就可以拿到。
3、 增员利益
通过推荐新人入司,新人如果也销售出去产品,作为推荐人可以拿到一定的奖励。比如育才奖、增员奖。
这种也就是常说的做团队,达到一定级别还有职务津贴,增员过来的新人开始增员以后,推荐人又可以拿到津贴,类似金字塔式增长。达到一定人力和业绩,年薪百万可能真的不是梦想。
4、 综合金融
有的保险公司比如平安、国寿等,保险集团旗下有平安银行(22.160, 0.23, 1.05%)、广发银行等子公司,保险代理人还可以推荐个人储蓄、贷款、信用卡等业务,也可以获取一定的收入。
三、 关于重塑保险业形象的思考
1、 实行员工制
目前保险代理人制度下,员工没有底薪,没有五险,不销售产品,就难以获得收入,这种制度倒逼业务员为了生存不得不误导我们。对于产品保险责任、健康告知、实际预期收益,保险业务员真的不知道吗?
很多人说业务员不专业,所以才会出问题,那只是表象,实际上根本不是。
实行员工制,保单销售人员收入无责底薪,社保福利不缺失,真正用心去服务,作为保险用户,也不用担心业务员离职导致更换服务人员。
2、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尤其是对一年内的保险代理人,应该加强专业知识和日常服务方面培训,避免犯一些常识性错误,避免因为不专业导致的纠纷出现,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3、 积极响应网络舆情和客户反馈
当保险用户针对产品有异议、对服务不满意、对理赔结果不接受,保险公司应该积极主动回应人们的社会关切,至少给人信服的理由。
真正能做到拒赔有道理、服务不缺失、异议及时响应。
写在最后:
本人买过保险,发生事故也及时获得了保险公司理赔,对保险还是比较认可,期盼对保险业能够积极改进,提升员工和公司形象,增加社会的认可度。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潘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