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开宗立派道路上的东方猴王徐培晨教授(二)
今天的东方猴王徐培晨教授是孤寂的,虽说他身边不乏拥戴者,但最多只能用崇拜的目光注视着他,每有佳作面世,报以热烈掌声而已,却无法走近他的艺术精神世界。
因为在艺术之路上,他已经将众多艺术家远远抛在身后,看不到踪影。
再往前看,已无路迹可寻,只有巍峨高山,遍布荆棘,猴之声啼不住,但身在何处不得而知,若要寻声而至,唯有披荆斩棘,杀出一条道路来,才能寻觅到猴的老穴,见到真章。
笔者一样是笔拙,不能进入他的精神世界,无法叙述其复杂的有关艺术探索思考。
即便是其本人,也很难细说自己的艺术细胞从分裂到组合的复杂变化,因为是探索,他也许正在否定再否定,到什么时候才能取得满意的答案,哪怕是本人,也
不敢轻易下结论。
从他的过去时看,还是有痕迹可寻的。
国内权威的艺术理论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但还无法形成统一共识,不能确定他能走到何等高度。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徐培晨的书画水平停止在今天不动,也足以开宗立派,成为一代书画宗师。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左庄伟认为徐培晨的笔墨语言,充满人性化的艺术形象,在古今画家中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原副主任马鸿增认为徐培晨在精力专注性、题材开拓性、笔墨书写性上超越了古人。
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院长王平认为,徐培晨是将动物与花鸟、山水结合的当代标杆,独创了将猴置入一个美好、自然充满情趣的世界。
众多一流的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都肯定了徐培晨的艺术独创性和开创性。
但东南大学艺术学教授、博导凌继尧认为,比起徐培晨的创作势头,我们对他的绘画艺术研究还远远不够,我们应该从哲学的深度来全面总结徐教授的艺术创作,同时也能够使观众对他有更好的认识和正确评价。
应该讲,凌教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到了应该给徐培晨一个定义的时侯。也就是说,要确认徐培晨开宗立派的地位,才好系统地研究徐派艺术。
当然,徐培晨还在不断前进,处在高处不胜寒之境,但并不影响研究徐学的开展。
研究徐学,可以将零星研究系统化,让读者有章可寻;避免后学者走弯路。
总之,确立徐学是迟早的事,与其最终要确立,不如现在就确立。(钱诗贵丙申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