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猿合一成画仙(四)
东方猴王徐培晨的猴画超越了时代,确立了开宗立派的地位,研究徐培晨的人越来越多了。
击剑之王的最高境界是人剑合一;诗人的最高境界是诗人合一,而画家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
许多人还在攀登画界高峰的途中,能不能登顶还不好论,也就暂时无最高境界可论了。
不过徐培晨教授已屹立在最高峰上,可以下结论了。
用人猿合一来评价徐培晨,应该是恰如其分的评价。
徐培晨认可这个评价。他说:"在我眼中,人就是猴,猴就是人,人是部分长毛的猴,猴是全身披毛的人。所以,在我的笔下,猴是拟人化的,并非纯自然界的原生态的猴了,因此,猴就有了人格的力量,成为聪慧、正义的化身。"
徐培晨是画了几十年猴后才悟出来的心得,看似讲得轻巧,实则付出的心血非常人所知?
成如容易却艰辛。徐培晨的绘画生涯还是一笔带过为好,因为成功的公式就是勤奋加智慧。
画得多了,人们惊讶地发现,徐培晨和猴竟有几分相似处。就是徐培晨自己也承认了,"形象上想和猴子融合一些,人们经常对猴子称毛公,叫毛猴子,我是毛胡子,毛胡子和毛猴子在发音上是比较接近的,形象上也是接近的。我的画带有山林之气,身上也想带点野气,不修饰,野味十足,让形象和画的内容相融合,不是模拟,是融合。"
徐培晨的融合是有成效的。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原副主任马鸿增认为:"前人画猴,以宋代易元吉为最。大鉴赏家米芾在画史中推崇道,易元吉,徐熙后一人而已。当今画猴,徐培晨独标一格,堪称大家,不妨说徐培晨,易元吉后一人而已"。马鸿增是美术理论权威,可谓一言九鼎。
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对徐培晨的评价更进一步了,他说:"徐培晨的画摆脱了旧习,在画猴题材的扩展上、笔墨丰富上,从某种程度上讲是超越了古人,而且创作了一种新的个性化的画猴模式,我称其为徐家样。"
我是认为王镛先生的说法更为准确,对徐培晨而言,也是名至实归。
他已经成功地超越了古人,形成了独创的"徐家样"。
徐家样的标志就是人猿合一,这是前人无法突破的至高境界。
俗话说,人心隔肚皮。意思是人和人之间都无法做到心心相映,何况人和猴呢?
但徐培晨做到了,这是盘古开天地以来唯一的特例。
特例是一种超越,起码是说当代人无法研究透徐培晨了,要想破解人猴合一之谜,是徐学研究者的重要课题。
因为攀登不上徐培晨的画境,只能仰视。徐培晨在画境高处漫步,不是仙是什么?(钱诗贵丙申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