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 国学 » 王小平专栏 » 正文

王小平:中华七情智慧挑战“情商”理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9-10  来源:王小平原力觉醒  作者:王小平
核心提示:现代情商理论,着眼于人际关系和情绪控制,不探究情绪的正反作用力规律。现代心理学,往往只强调积极心理视角,强化“心想事成”

现代情商理论,着眼于人际关系和情绪控制,不探究情绪的正反作用力规律。现代心理学,往往只强调积极心理视角,强化“心想事成”的阿Q法,神化”吸引力法则“,摈弃一切所谓“负面情绪”,然而事实上情感越压抑越生反作用力,更不懂中华文化超越二元冲突,讲求损益、进退的太极阴阳思维。

中华文化强调“审时度势”,追求对事物运行变化轨迹的掌控,明了事物运行到某一点会引发什么情绪,这种情绪对事物产生什么动力,这种动力又反过来推动事物发展走向。这,就是古人“运筹帷幄”的境界,也是《易经》的精髓:“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各种智谋,媲如反间计,美人计等等,都离不开七情正反作用力驾驭的智慧。

七情的正反作用力如下:


喜的正作用力:化解力、生长力

       反作用力:迷失力、伤魂力

怒的正作用力:震慑力、爆发力

         反作用力:损毁力、破事力

忧的正作用力:安全力,战略力

       反作用力:劳心力,压迫力

思的正作用力:意识力,洞察力

        反作用力:疑虑力,嫉恨力

悲的正作用力:顿悟力,反省力

          反作用力:怨由力,弃世力

恐的正作用力:谨慎力,保生力

    反作用力:萎缩力,灭亡力

惊的正作用力:谋策力,能动力

          反作用力:乱神力,失策力

喜的正作用力,即赏识、表扬,欣赏,鼓励,带来了化解力与生长力。反作用力,则是好大喜功,容易迷失。对很多中大奖者的追踪调查发现,人们通常会陷入狂喜,迷乱,吃喝享受,人生迷失。这是喜带来的迷失力。人们在投资上的急功近利,多是好大喜功所至。喜加一寸,忧就弱一寸,易被迷惑。

怒而无威者犯,怒而有威者胜。怒而无威,只能伤己,被人嘲笑与冒犯。凡人之“怒”,大多“怒而无威”。文王一怒安天下,怒而有威,怒发冲冠。这一怒,有威严,有威慑,有威望; 这一怒,有杀气,有震慑力、威慑力,让人闻风丧胆!

怒,能帮助克服恐惧。作为带兵的将领,必须善于利用怒气。孙子说:“杀敌者,怒也。”有“怒”,才有同仇敌忾的高昂士气。仔细研究各种精彩的战前动员,共同的特点都是激发人们的仇恨与愤怒。

怒的反作用力也是可怕的。处于愤怒状态必然失控,语言快,行动快,思维变得直线、混乱。林则徐把“制怒”高悬于堂,警惕自己。对于主帅,必须制怒。怒心一起,思维大误,决策大误!因此,拿破仑感叹自己没能早些看到孙子兵法的这句:“主不可怒而兴兵,将不可愠而致战”,他的人生命运就是另一个版本了。

悲的正作用力,让人痛定思痛,引起反思与反省,从悲痛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和勇气。悲生恨,亡国之恨,不共戴天之仇,“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久久难以平复。

悲生怨由力。怨由,是一种深刻的埋怨和恨意,能生出持之以恒的意志力,可怕的复仇力。“打掉牙,和血吞”、“卧薪尝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大事、奇事、旷古未有之事迹,都是这种大悲产生的复仇力推动的。

悲的正作用力,在于事物的反省与推动。如果忘记事态,只是沉浸于个人情绪,长久地陷入哀伤、悲痛、悲怨的情绪中不能自拔,就会产生反作用力,悲观厌世,彻底自暴自弃。

恐,也会带来巨大能量。李广射石头,“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正是恐惧调动的潜能。巨鹿之战,项羽率领士兵渡河后,把船凿沉了,就是沉舟,每人只带三天的干粮,把做饭的锅也砸了,叫作破釜。合起来,就是破釜沉舟,血战到底,置之死地而后生。最终,项羽大胜,奠定了西楚霸王的地位,也埋葬了秦王朝。

孙子说战争有四条原则:“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入深则拘,不得已则斗”。士卒深陷危险的境地就不恐惧,无路可走,军心稳固,深入敌境军队就有凝聚力,穷途末路就会奋起死战。把军队置之危难之地,激发了恐惧之心,会收到“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的效果。

恐惧的反作力也是可怕的。项羽成于恐,也败于恐。垓下之战,十面埋伏,项羽在夜里听见一片楚地之歌,不禁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从此丧失斗志,在营帐里喝酒解忧,最后偷偷摸摸带八百人逃跑!恐惧的反作用力,导致了萎缩与灭亡。

破釜沉舟的项羽,为什么在垓下一战中恐惧呢?孙子说:“勇怯,势也。”事态变化是否顺利,会严重影响勇怯。项羽性格直接,在事态运行中喜欢直线运动,不喜欢“一波三折”,一旦陷入“失势”被围的状态,随事物变化的摆动与震动,心理上也中了“十面埋伏”,惊恐之余,仗未打就逃了。

在人事物的运行中,千万不能忘记;人是情感的动物,情感是人事物成败的核心因素。把握了情感,就把握了事物变化的主动权。

亚里士多德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

“每个人都会发脾气——这个很容易做到。但是,要把脾气发在正确的人身上,有恰当的程度,在恰当的时间,为正确的目的。——要做到以上这些却并不容易”

“怒”、“嗔”,是公认的负面情绪,然而在运用中大有学问。张飞长板桥一声怒喝,吓死敌人;诸葛亮一番骂言,骂死王朗。

再来看看五毒的正反作用力:

贪的正作用力——发展力,解决力

反作用力——破坏力,矛盾力

嗔的正作用力——胆魄力、推动力

反作用力——毁灭力、伤害力

痴的正作用力——坚持力、发现力

反作用力——愚昧力、消沉力

慢的正作用力——上进力、吸引力

反作用力——散慢力、邪见力

疑的正作用力——探索力、智慧力

反作用力——猜忌力、迷惑力

五毒是人内在欲望的推动力,也是事物发展的推动力,决定了人的能量强弱。没有人只携带单一之“毒”,通常“五毒”俱全,所占比例各不相同。学会转化时,“毒药”才会变“补药”。

企业家都有“贪”的动力。没有贪,不能从小到大,从弱变强,没有发展力和解决力。成大业者得益于“贪”,“贪”推动了他们去求知、去探索、去奋斗、去争取,去贡献。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贪欲过度,产生了可怕的反作用力。袁世凯当了临时大总统,刺激了他的贪欲——当皇帝,结果冒天下之大不违,郁郁而终,背上一世骂名。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之士,见到不公正的人事物拍案而起,见义勇为,嫉恶如仇,靠“嗔”的推动,有胆量,有勇气。嗔毒的正作用力,能激发正义之举,成为很好的建设力量。嗔,又源自分别心,认为自己代表了公平正义,对别人否定、仇恨,毁灭力强。

探索者、发现者,都得有点“痴心”,正所谓“不疯魔不成活”。大画家黄公望号“大痴道人”。天才都是痴迷的人,忘我的人。“痴”又有反作用力,沉迷在狭窄视角与观点的“痴”,让人愚昧、消沉、智力退化。

慢的正作用力,带来了骄傲与向上,反作用力就是易产生偏见与偏执。观念的冲突,傲慢与偏见,常常引发巨大的灾难。

“怀疑一切”是马克思的座右铭。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疑问,是智慧的起点。疑的反作用力,又产生了迷惑、猜忌、嫉恨。

一些聪明人常常利用他人七情五毒的反作用力实现自己的目的。有个姓谢的书生好喝酒。他朋友喜欢请客,因为家贫无法让客人开杯畅饮。一次,朋友搞到一点好酒,请客人共饮。小童仆一律给客人倒半杯,谢书生觉得酒不够喝,借口方便离席。到了外面他用纸包了块土,叫来小童仆悄悄塞给他,嘱咐说:“我内脏毛病发作,不能喝酒。现在用这几文钱酬劳你,恳求你给我倒酒时浅一点。”童仆打开纸包一看是土,非常恼火,所以给书生倒得满满的。这天谢书生多喝了一倍的酒。谢生利用了五毒的反作用力,刺激了童仆生嗔恨之心,多喝了酒,达到了目的。

鬼谷先生的说服术,把“揣情”看作是“谋之本”,“说之法”。揣摩对象情志,是一切之本。晏子用二桃杀三士,干净利落,不露痕迹。三位勇士都有共同弱点:“慢”(傲慢),成就了他们的“君子之风”,又带来了鲁莽与骄狂。“慢”的反作用力被晏子利用,从骄傲到羞耻,最后自杀。刺激他人“五毒”,可以取人之性命,可见,利用“五毒”之可怕!

领导最重要的权力,就是情感权——把握下属情感变化如何引导、掌握团队成员的情感变化规律。曹操在赤壁先后三笑两哭,溃败中的三笑,增了士气、胆气,不损英雄之豪气;两哭,一哭典韦,二哭郭嘉,让谋士们羞愧难当,对团队起到了教育、反思之功效。

诸葛亮最重要的本领就是七情谋略,骂死王郎、气死周瑜,摆空城计等等。诸葛亮给司马懿送女人衣服,这是奇耻大辱。司马懿身边的人气愤得要马上要开战。司马懿却哈哈大笑,穿上了女人衣服。当你的智慧斗不过别人,如果能对情感智谋有一份洞然,就可以像司马懿那样不上当,连诸葛亮也无计可施。

只有掌握七情正反作用力的转化规律,善于识别与驾驭自身与他人的情感能量,方是中华大智慧。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