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 全球艺术在线 » 天佳集 » 正文

王洪林:天佳集 资料出处 资的由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9-27  来源:全球资源网  作者:王洪林
核心提示:资料出处尚书、山海经、二十五史、王谏议集、华阳国志、通典、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通志、舆地纪胜、方舆胜览、

资料出处

尚书、山海经、二十五史、王谏议集、华阳国志、通典、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通志、舆地纪胜、方舆胜览、元一统志、明一统志、四川志、全蜀艺文志、蜀中广记、成都府志、清一统志、四川通志、资阳县志、资阳县地名录、资阳史话、中川资阳

资的由来

相传在洪荒时代,资阳是一片水乡泽国,经常闹灾荒。为了解除民生疾苦,帝尧起用大禹治水。大禹又团结了一批助手,分赴九州,帝尧第九子姬资到梁州协助治理水患,安定人心。姬资辟开玉垒山,往东分流沱江,又凿宽金堂峡,南下驻节资阳南郊天台山,指挥全流域河工。

五千年前蚕丛氏族困于洪水,而东进洞庭湖的濮人已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有澧县彭头山文化;有大溪文化;有屈家岭文化。长沙新石器遗址出土图语,考古学家破译:“我们在江边聚居,人丁兴旺,禾苗茂盛。是太阳使万物生长,是神鸟口衔谷种撒播大地,是树神给人们花果和房屋。为了记住神的恩典,大家把这一切记在彩罐上。”濮人与蚕丛一衣带水,经长江、沱江到成都,环湖而居的濮人传入防洪筑城技术,共谋发展。

成都平原西边有七座古城遗址:新津县宝墩遗址、崇州市紫竹遗址、双河遗址、都江堰市芒城遗址、郫县古城遗址、温江区鱼凫遗址、大邑县盐店遗址,都在岷江流域。新津西江河口发掘龙马宝墩古城,距牧马山很近,是濮人帮助蚕丛立足成都平原的最早遗迹,因为出自大溪文化的早期屈家岭文化先于宝墩文化;洞庭湖畔几座古城与石家河古城年代接近,城墙底部的宽度又都远大于墙顶的宽度,这个特点由宝墩再现,宝墩等古城建筑方法同石家河古城相似;宝墩陶器有镂孔圈足豆,在屈家岭早就有了。

成都市区及东边有九处遗址:成都市金沙遗址、十二桥遗址、羊子山遗址、广汉市三星堆遗址、新都区毗河遗址、什邡市商周遗址、绵竹市殷商遗址、资阳人九曲河遗址、鲤鱼桥遗址,都在沱江流域,多属史前遗存。羊子山下层出土旧石器,13000年前打制。发现资阳人头骨化石及其文化遗物,距今4万年;资阳濛溪支流鲤鱼桥河探明鲤鱼桥文化,旧石器25000年,新石器和陶碗、罐、尖底器6000年,比三星堆早千年。新都区斑竹园镇毗河遗址,出土宽沿平底尊、敞口圈足罐、盘口罐、喇叭口罐、镂空圈足罐、绳纹花边口沿罐陶片,石锛、石矛,刃口锋利,古墓骸骨完好,高170厘米,距今4500年,归属宝墩遗址;什邡市马井镇新安村湔江商周遗址,绵竹市新市镇鲁安村殷商遗址出土夹砂红褐陶、灰陶,器形有盆、圈足器、高柄豆。四川人类文明起源沱江,衍射岷江、锦江、川江、嘉陵江。蚕丛土著以沱江为纽带,引进濮人先进文明,揭开川西历史篇章。成都平原史前城址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其间,资阳人的影响和推动劳苦功高,不可磨灭。

《尚书·禹贡》:“岷山导江,东别为沱。”都江堰市聚源乡徐堰河,东连毗河到金堂县赵镇,大体就是沱的古河床。这条人工溢洪道是在宝瓶口未凿时,分岷江洪水汇入沱江支流西江河下游,东进赵镇。开河工程艰巨,决非一两代人的心血。战国秦时,蜀守李冰疏浚整治,在任十年,捞尽都安堰功劳。

通过多年治理,沱江终于疏通,平民百姓免除了灾难。姬资也因治水有功受封在这里,美称资子,地名资邑,子子孙孙食采生息,开拓山野。夏朝用国为姓,资邑族人也由血缘关系演变为地缘关系,分出资氏、养氏派衍。商朝是资邑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在梁州有着辽阔的疆域。蜀民族在陕南甘南游弋,逐渐渗入成都平原。商朝中叶,华夏西南一枝独秀的以资阳人后裔蚕丛氏为主,联络氐羌的蚕丛方国就在广汉三星堆大放毫光。三星堆出土的很多青铜器,都由沱江输入,有些玉材也与江南玉材相似。西周时,夷侯养达伯做过资邑君主,资阳地方有上万人居住。春秋时代,白虎夷王资伟把资邑改为资国,废除侯爵,自称国王,白虎夷王谢节也做过资国国王。在川西新繁县清流场附近,世传有白虎夷王资伟的陵墓,广汉市有资伟山,资阳南郊天台山又叫资山,沱江也叫资水。资国东界巴国、南拒夜郎、青阳、西望邛都、丹国、北邻蜀国,方圆五百里。

在巴蜀世战争中,资国日益缩小。前316年冬,资国被秦国灭掉设县,千里资水仅此一县,城在中游,故名资中县,归蜀侯管辖,不久改隶蜀郡。资阳县北张家坝和墨池坝王褒墓掘得蜀郡作、资中城墼砖,证明这里西汉是蜀郡的地盘。

先秦时代,资邑城头习称资阳坝。前29年黄河泛滥,宰相无能自杀。常璩《华阳国志》:“汉史按图纬,当有能循禹之功,于犍柯之资阳,求之正得延世。”汉朝史官翻开图谶、纬书来推详,该出个人继承大禹业绩,在犍为郡、牂柯郡一带的资阳坝,派员找到王延世。犍为郡资中县王延世,班固《汉书·沟洫志》说他是汉宣帝河堤使者。民间酝酿资阳一名几百年,南北朝政区大分化,资中县一分为几,560年春,秦汉资中县更名资阳县,1993年1月易称资阳市,2000年11月改作资阳市雁江区。

元明之际,资阳县百年弃置,明初复置三年半又废,1465年复立,隶属成都府。1513年改隶简州、1727年复归资州期间,民间往来,习惯以简州阳县、资州阳县并称,清末法国天主教神甫写信反映同志军在资阳事,尽用阳县之称。民国时,资阳的优良蔗种出县称为阳县秆,共初渐近消亡,只是沱江下游人见涨水呈红色,仍呼阳县水,村民摆谈赶阳县,喜滋滋的神采不亚于阿Q进城、陈奂生上城。1989年后离县出省劳务日益频繁,县内仅个别老农还说赶阳县,跨世纪青少年中则决无人提及,重操此名,会被讥笑为土包子。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