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不会敲锣打鼓地提出“台独”,但是也不可能因为民意压力向“九二共识”妥协。
【近日,台湾街头并不平静。继“军公教”上街后,从5月起收入骤降的旅游业者也走上街头。仅仅2万人的游行队伍却被认为是“出乎意料成功的游行”。蓝营8位县市长最近访问北京的举动也可以看出旅游业情况告急。由此带来的政治压力,会让蔡英文的两岸政策发生转向吗?观察者网采访到前台北市副市长李永萍女士,对此作出解读。
李永萍女士曾先后辗转民进党、亲民党和国民党。同时她也是资深媒体人,深谙台湾媒体、政治操纵规则。她认为,政治压力不会让蔡英文向“九二共识”妥协,反而会让民进党内“独派”更趋激进。她也对目前的台湾旅游业给出对策,观察者网特此发布,以飨读者。】
观察者网:最近台湾旅游业者上街游行,有台湾媒体称这是由于蔡英文当局上台,政治立场冲击两岸关系。您怎么看?
李永萍:目前台湾旅游业的确业绩下滑。不仅是旅游核心产业,比如酒店、餐厅,还有配套设施,如免税店、伴手礼商店、文创商品的购买力都有所下降。
从数据看,可以肯定的是团客人数锐减,而自由行的数据比较混乱。毕竟通过自由行来台的不一定是观光客,他们选择的就餐和住宿地点也很难统计。
正因为团客下降明显,所以旅游业受冲击的轻重有一定地域性。交通方便的地区,比如北部,受到的影响比较小,而需要旅行团组织前往的东部地区受到的影响就比较大。
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台湾有不同的分析,这也是目前的辩论焦点。绿营认为,是大陆试图以商逼政,是对台湾的报复性行为。而蓝营则认为,大陆并没有直接由高层下令干预赴台旅游。是大陆媒体报道台湾时,让大陆人感受到台湾态度的不友善。加上“火烧车”这类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降低了民众来台旅游的意愿。
蓝营对大陆的信息掌握比较多元,给出的解释可能更符合现状。正因为是大陆民众“意愿”的问题,因此不论两岸关系如何变化,可能都不能马上扭转台湾旅游业的低迷。
糟糕的是,最近还发生了一件火上浇油的事。民进党政府负责观光旅游业的“政务委员”张景森,持蓝营相似的观点。在旅游业者大游行之前,他在自己的Facebook首页发布讯息,希望民意代表在评论陆客时不要再用过分的措辞。原本他的表态被认为是绿营政府转向的信号。但很快绿营发言人就出面否认,指责他未经讨论,以个人名义发表上述言论。这样一来,将绿营不愿友善对待大陆的态度表现得更加明显。
这件事情之所以会闹那么大,和蔡英文竞选时对民众的保证有关。当时,她一直对“九二共识”持模糊态度。但她却跑到旅游业公会向大家承诺:一定会保持现状,陆客总额不会少一个。从而获得了公会里中南部背景人士的支持。
但现况是陆客不仅减少,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有大幅度的下滑,就是台湾常说的“断崖式”减少。这让旅游业者无法应对。
旅游业的投资有一定预期性。比如从事观光车租赁的,原先有20部,因为预期游客增加,贷款又采购了20部。如今游客数骤减,这样的商户就面临倒闭的危险。情急之下,绿营推出了300亿纾困贷款,希望能平息旅游业者的怒火。但相关从业者也不是傻瓜,知道只要当局不解决客源的问题,贷款也只能解燃眉之急。
观察者网:最近台湾蓝营8个县市长访问北京,提振旅游业是题中之意。给人感觉,蔡英文被“架空”,这种地方首长直接与大陆商讨合作的方式,会是未来两岸的交往模式吗?
李永萍:9·12游行被视作“出乎意料成功的游行”,为什么这么说?一方面是因为,旅游业者通常愿意呈现友好的形象,一般不上街。这次出来,明确表达了他们的忍无可忍。同时,9·12当天是台风,原先预期游行人数不会太多。但当天还是有2万人走上街头。这让蔡英文、各县市首长乃至社会各界都感受到了压力。这是蓝营县市长跑到大陆来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2018年县市长的换届选举临近,在台湾,地方首长选举预热一般要提前一年。也就是说2018年选举,2017年格局已经很清楚了。因此,每个追求连任的县市长,现在的压力都很大。即使任期届满不能连任的县市长,为了他所在政党能够延续当地的执政,也会开始积极布局。这一点,不仅是国民党,民进党也是一样的。因为台湾的政治文化里,只要政党轮替,很可能会对不同政党的前任进行清算斗争。大家都看到柯文哲是怎么“修理”郝龙斌的,知道对立政党的人选上后,今天取得的政绩也可能会被抹黑成弊案。
说回旅游业,两岸的问题靠台湾干着急是解决不了的,台湾这边希望改善关系需要大陆方面的回应。蓝营8位县市长来大陆后,俞正声副主席作出了善意的回应。提出的8点原则,相当于向下面“吹风”,释放了讯息,至少表明大陆并没有下令阻挠赴台游。
如果说有什么对策的话,希望能够组织以蓝营票仓为目的地的旅行线路。一旦蓝营县市旅游业者的经营状况改观,就会给绿营县市带来压力,让他们紧张,从而给民进党施压。因此,这次蓝营8县市长访问北京也被称为“地方包围中央”对策。
观察者网:您提出“蓝营县市旅行线路”的办法, 有人提出顾虑。觉得这一方案可行性不大,且将原本应该由蔡英文解决的问题,转嫁给了大陆。如果旅游业没能如约繁荣,从业者的矛头将指向大陆。
李永萍:你提到的这一顾虑,我们也讨论过。但从选举的角度来说,蓝营需要对眼下最迫切的旅游业给出对策,进而佐证自己解决其他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蓝营县市长来北京,是希望传递一个信号,即希望大陆对台湾不同的人群区别对待。因为如果大陆不加区别地使用“穷台”政策,很可能对蔡英文“施压”不成,反而让所有因此被波及的人都对大陆产生怨恨的情绪。
观察者网:在这么大的政治压力下,蔡英文政府有没有可能转向?
李永萍:在我看来,这种可能性不大。我认为蔡英文在压力之下,反而可能会顺从“台独派”,走向“陈水扁之路”。
因为蔡英文当初是李登辉两国论的实际撰写者,在台湾政坛,并不被认为是走务实路线的人。现在台湾的政治氛围,激进“台独派”由于担心蔡英文会转向主流民意,他们的手段会更趋激进。
比如说,“台独派”的代表人物会用更严厉的手段抗议、批评蔡英文政府某个官员的行为和政策。这背后并不是这个人做得有什么不对,而是一种政治斗争。
我不敢说民进党会因此分裂,但是应该会出现很大的路径分歧。民进党中没有选举压力的人,会走向更极端的“台独”路线。
蔡英文不会敲锣打鼓地提出“台独”,但是也不可能因为民意压力向“九二共识”妥协。她4年任期内,两岸关系即使不极度恶化,也会向恶化的方向倾斜。
观察者网:民进党上台后,对国民党的清算大刀阔斧。不仅要清算党产,马英九政府的留任人员也受到绿营人士抨击,您怎样看国民党目前的处境?
李永萍:台湾的法治基础不算薄弱,因此,民进党对国民党的清算是福是祸还很难说。我个人认为,这个做法看上去对国民党是压力,实际上是利多。
原本国民党的转型就被党产问题压得喘不过气来。“清算党产”之后,国民党或许可以改变形象,撇清外界对其资源很多、不透明竞争的印象。同时,台湾选民习惯于同情弱者。现在看来,国民党被民进党欺负得很严重。如果民进党打压过头,很有可能会自食恶果。
像是绿营抨击蓝营留任官员的事,对台湾这种人情社会很可能是反效果。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收视率。在选举之前,蓝营的节目或是想要为国民党讲几句话的节目收视率都很低。现在,绿营节目的收视率都是倒数,蓝营节目的收视率反而上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