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论读书
作为清末军机重臣,曾国藩弟子,李鸿章一生勤读书,且有心得,不可不学啊。
读书方法很重要,先要弄懂为什么读书。李鸿章为此特地教训侄儿数语:得失常事,不足虑,总以发愤读书为主。史宜日日看,不可间断;读经先穷一经,一经通后,再治他经。不可兼营并骛,一无所得。侄能听余言,毋论考试之得失,他日必成一有用之人。
李鸿章认同《朱子家训》有关"有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的观点,嘱三弟读经时,要"以研寻义理为本,考据名物为末;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弟不妨照此行之。经学之道,不患不精焉。"
李鸿章认为读书是有益身心健康的良方,但要讲究方法。他说:"体气多病,得名人文集,静心读之,亦足以养病。凡读书有难解者,不必遽求甚解。有一字不能记者,不必苦求強记,只须从容涵吟。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但于已阅过者,自作暗号,略批几字,否则历久忘其为已阅未阅矣。"
李鸿章自称是韩愈的"粉丝",最喜读其《佛骨表》,认为"气盛"。他劝三弟"可常常阅之。多阅数十篇,得神志。譬如饮食,但得一肴,适口充肠,正不求多品也。苏轼代张方午谏用兵书,言之非常痛快,余亦当读。
余弱冠时,曾填七律廿首以咏志,內有几句很是难忘,现抄于后,与弟共勉。
人生惟有青春好,
世事须防白首催。
万里请缨终子少,
千秋献策贾生推。"
李鸿章把《史记》列入不可不看之书,得知侄儿在读之,甚喜,特地嘱咐:"尔既看《史记》,则断不可看他书。功课无一定呆法,但须专耳。"
李鸿章认为为学之道,贵在持之以恆。他对弟弟说:"昔婺源王双鱼先生,家贫如洗,在三十岁之前,为窑工画碗;三十岁之后,读书训蒙到老,终身不应科举,著作逾百,为本朝杰出名儒。彼一生未拜师友,不出闾里。故余所望诸弟亦如是,惟不出恆之一字耳。"
李鸿章认为,光读书不作文不行。"文字为思想之代表,思想为文字之基础,故二者之研练,相为表里者也。""是以读文宜先读纪叙文字,作文亦宜先作纪叙文字,参以文家法律。而平日要宜随时留心事物之实际。如此循序渐进,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可预决焉。"
李鸿章认为读书要得法,方能达境界。他说:"读古文,须从头至尾,一气读完。万不可分段读!盖文贵气魄、忌散漫。分段读,势必失通篇精警处,而淡然无味也。"
李鸿章有关读书的论述颇多,不可不读啊。(钱诗贵丙申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