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總統日前揚言計畫向墨西哥徵收進口稅,以資助美墨邊境築牆,讓「邊境調整稅」(border adujustment tax)議題浮上檯面,這項去年中由眾議院共和黨提出的公司稅改計畫,搭上了川普「美國優先」順風車,但部分學界擔憂,邊境稅恐直接衝擊美國消費者與企業,殃及全球經濟,甚至給它冠上了聳動稱號——「全球貿易大屠殺」(global trade carnage)。
德意志銀行策略師溫克勒(Robin Winkler)與薩拉維洛斯(George Saravelos)1日研究指出,邊境稅調節伴隨的風險,在未來一年恐對全球貿易造成「龐大傷害」。他們計算,20%進口稅對美國貿易夥伴帶來的可能貿易損失,首當其衝的墨西哥貿易減損約占6.5%GDP,台灣約1.7%,中國約1%。
何謂「邊境調整稅」?首先須釐清,它不是在邊境對進口商品徵收的獨立稅種,而是美國企業稅改的其中一環;為消除美國企業外移的稅務誘因,鼓勵企業回美生產,共和黨眾議員將企業所得稅從35%大砍至20%,此外,每年課徵公司所得稅時,進口商品所得必須課稅,出口商品所得則免稅。
這種效果會類似於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20%的稅,對出口給予20%補貼,有助縮小貿易赤字,增加國內生產商出口品競爭力。換言之,大型出口商如波音公司(Boeing)可能明顯受惠,純內銷公司也會因稅率調降而受益,但銷售進口產品或仰賴進口零件產業,如零售、汽車業則可能受創。
投資顧問雪莉‧高登柏(Shelley Goldberg)同日在彭博撰文指出,多繳邊境調整稅可能超過公司稅率調降省下的稅金,企業必須在自行吸收與漲價間做出抉擇;她以連鎖快餐店Chipotle為例,該企業每天從墨西哥進口9萬7000磅的酪梨,像這類高度仰賴進口的企業極可能將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然而,美國貿易夥伴所受衝擊有多大?這與各國進口商品的需求彈性有關。以台灣製造電器為例,倘若在美售價因此調漲10%,而美國人又能輕易在國內找到替代品,台灣商品競爭力將被大幅削弱。
儘管有學者主張,隨著美國製造品需求增加、國外進口需求減少,美元會逐漸升值,抵銷邊境稅為國內出口商增加的競爭力,反方認為,該政策在國內和國外的生產者之間造成歧視,仍將「嚴重損害雙邊貿易關係」。
邊境稅是否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定?目前學界眾說紛紜,但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赫夫鮑爾(Gary Clyde Hufbauer)指出,儘管WTO爭端解決耗時數年,若勝訴方被授權對美實施報復,報復金額可能高達前所未有的22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