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是体力劳动者吗?
昨天写的《金陵书画圈再起纠纷争》一文反响不小,不同声音皆有。
赵俊达先生写道:“作者文中所体现出来的书画艺术界种种怪现象,如乞丐现象等等,在中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不足为怪!但可悲的是艺术家的劳动不能被有些人认同;他们的艺术价值被贬值!有些人认为:不就是几个字吗?不就是顺手涂涂抹抹而成的一幅画吗!凡此种种一说明了有些人文化素养的低下、同时也反映了书画艺术界也确实存在一些怪圈!有些人要字、要画根本上就没有想到一个好的书法、一幅美轮美奂的画面是融进了作者多少年辛劳的汗水、牺牲了他们多少宝贵的时间、磨去了他们多少青葱的岁月!所以我真的希望每一个艺术家珍惜自己劳动的成果;珍惜艺术家的人格和尊严!不要被某种利益和社会的怪现象所迷惑和绑架!”
西安篆刻家张建强以自身被湖州某书画院忽悠为例,提醒书画家们别被不安好心之人玩弄。
某位朋友则问我一个问题,“书画家到底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
这真是难倒我了,一时不好回答。
三百六十行中,每一行都应该是体力和脑力相结合的劳动,只不过有所侧重罢了,所谓的纯粹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之分实在是勉强。
有人反问,难道扫马路的不是体力劳动者么?
我则认为,表面上看是体力劳动者,但其仍然要动脑筋的。如果机械地扫马路,汽车呼叫而来,都不知道躲避,岂不被压死么?再说,扫马路要在工具革新、提高效率上动脑筋,有许多文章要做的,这不是脑力劳动么?
那么,为什么有人要问书画家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这个问题呢?
我的观点是属于侧重脑力劳动的体力劳动者。
仔细分析下提问者心理,应该是明知故问,甚至是对当下部分书画家的嘲讽。
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概提问者看出来了,有些所谓书画家根本不是脑力劳动者,只是机械地在体力劳动。
的确存在这个问题。
有次某电视台采访一个所谓有名的书法家,看其写来写去,只会用行书写几首诗,便建议换个字体写别的内容,谁知此书家说别的不会。
电视台人问我这是什么原因?我告诉他,此人并不是书法家,大概连书法门槛都没迈进。
但是,就是这样一些人糊弄了社会,让人对书画家一头雾水,以为只会写几首诗、画几张画便是书画家。
因为觉得当书画家很容易,在大街上炸个鞭炮,吓趴在地的十个人中,有七个便是书画家,因为这七人个个都拎个包,里面有毛笔、印章、名片、宣传资料。
名片上至少有数个头衔,实在写不下,还会递上宣传资料,上面会有和许多领导或名人合影。
为什么喜欢和领导或名人合影呢?
除了水平不够,抱着大腿朝书画圈凑外,别无解释。
不少人以为不用苦学数十年,不用动脑筋学习,提笔就成书画家,给社会上造成的印象便是当书画家是很容易的事,所以开口随便要。你要是谈钱,他除了认为你不够朋友外,还是一种变相敲诈。他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他的朋友小学没毕业,只学了一年时间,便成了画家,上了报纸,拿了许多奖,还有不少头衔,成了名人,到处吹嘘,学画写字很简单,提笔就来,不用动脑筋。
受其影响,这个要字画的人便有理由认为字画不值钱,要是给面子的。
如此说来,每个会写汉字的人都是书法家了,上几天速成班皆可成为画家了。
那么容易干的事为什么不干呢?于是退休的人转身便是书画家;今天是卖菜的,明天就是书画家。
书画家的队伍便十分庞大起来,养活了宣纸厂、笔厂、墨厂等配套行业,光一个印名片的小伙子,都能识数百个书画家,因为这些书画家的名片都是他印的。
书画院也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每个书画院可以有数十个副院长,上百个理事。
当书画家除了名外,还得弄到实惠才行。本来就是不景气的行业,挤进了一大堆书画家,竞争愈发激烈。某人想要其种画,可能有上千人画同样题材。为此,相互抵毁之事有之;狂跌价格之事有之;甚至一送了之。弄得要画人真的以为画并不值钱。
如此一来,那些耕耘数十年的真正艺术家成了苦主,只得自叹不如扫马路的了。
有人说,书画市场很快会走向正规,某类书画家要便淘汰,我要说,首先淘汰的是只会机械劳动的书画家。
真正的书画家不光是体力劳动者,更是脑力劳动者。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艺术家。
(钱诗贵丁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