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面强迫症
这辈子吃最多的主食非面条不可了。
要是每天不吃上一顿面条的话,心里便会空荡荡的,浑身难受没力气。
没办法,不吃面条不行的,我大概患上了吃面强迫症。
小时候的美好记忆,主要是盼着奶奶下面条吃了。
奶奶是手工做面条的。和面、切面、下面一条龙,吃的我都撑肚子了,还想再吃一点。
因为我们搬家了,到了另外一个村庄住。有位老邻居隔一段时间便上门一次,只为了吃我奶奶做的面条。他说这辈儿吃过的最好面条,就是我奶奶做的。吃完后,他会讲段故事让我听。讲完后转身就走,哪怕天再黑、雨再大,也不会留下。
而我父亲是不吃面条的,主要是胃不好的原因,奶奶还得单独另做饭给父亲吃。
我当时不理解父亲,奇怪他怎么这么好的面条都不吃呢?
走上社会后,天南地北到处跑,所到之处,先寻小面馆,吃碗当地特色面再说。
每地的面条做法不同,各有特色。吃来吃去,百吃不厌。
吃面也会遇到知音的。某省一位银行行长,找他办事,只需一碗刀削面,不超过二十元钱就搞定了。
吃的他汗流浃背、心花怒放,还很高兴地和你交朋友,在力所能及的职权范围内把事处理好。
要是摆上一桌酒席,呼朋唤友来作陪,行长至多坐几分钟,便扬长而去,不再理睬你了。
我和行长结缘,只因一碗面条而已,可惜我不和银行打交道,也就不求行长办事,能见面的话,彼此只需到面店坐下,边吃面条边叙旧就行。
奶奶去世多年了,她做的手擀面香味始终不散,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之中。每当想起,垂涎欲滴,放下书本,出门寻找面条店去了。
手擀面是很难吃到了,即使有人会做,也吃不到奶奶做的那个味道。
只能自我安慰说,“各有特色吧。”
南京当地有特色的面馆很多,好象六鲜面不错。
我之所以没多少印象,是因为基本不吃当地人面馆的面,外来面馆的面更在诱惑力。
在南京,主要吃山西人做的炸酱面和新疆刀削面。
这些面店有许多种面条吃法,我只固定为炸酱面和刀削面二种,吃时还要多放醋和辣椒面,使劲搅拌后,那种酸辣的味道,只可体会,无法言传。
有次,我专门去新街口吃山西炸酱面,谁知店搬走了,找了半个小时也没寻到,尽管肚子很饿,路边面店很多,还是不想进去,实在饿的吃不消了,吃碗鸭血粉丝汤了事。
在淮安市工作期间,很喜欢吃当地的盖洗面。记得纱厂门前马路边有一个摊位的面条最好吃,老板姓名忘了。
这个摊位只有晚上十点钟后才开始,主要针对工厂下中班人员的。工人夜里十二点才能下班,累了一天,吃碗面条,喝点酒,正好解乏。
我们一班朋友打牌结束了,步行十多分钟就到摊位了,要点花生之类小菜,买两瓶白酒,喝的很开心。酒喝完了,每人一碗面条是必点的,我固定是韭菜肉丝面。那时年轻,能吃能喝,一大碗面很快就下肚了。现在想起来,认为那段时光最是无忧无虑。
去贵州,只有米线可吃了。米线一定要加好配料,特到是辣椒,特别的香,写到这里时,口水真的流出来了。
到了昆山,奥灶面一定要吃。不过,我只喜欢吃带汤的面,不加汤的面吃不下去。
扬州的面当然好吃,不用怀疑的。上次秦春老弟邀我前往,杨春雨老兄请吃早点,开车穿城而过,专门到一家老店吃面。吃面人很多,排成了长龙,好在杨兄提前预定,否则是没位置的。
说是吃面,上来的却是十多样不同点心。我浅尝辄止,但面条一定要吃完才行。
还有许多地方,一时想不起来了,也就无法细说。
不过一人在家时,饿的慌时,只好自己下面吃了。
我下面简单至极,一把面条,放入开水中煮,至多加点盐,油也不放。
难吃是肯定的,只能充饥,大概是世上最难吃的面条了。
难怪饥不择食的,人到饿的两眼发慌时,什么都能吃下去。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说的一点不假,皇上落难时,再不吃东西就没命了,看到要饭的碗里有泔水,不但一口气喝下去,还以为是天下最美的汤。
昨天上午,我因忙顾不上吃早饭。一外地朋友说正煮面吃,一下子勾起了我的馋虫,只得放下手中的活,也煮了一碗吃。
下午出门了,感觉饿了,吃了一碗新疆刀削面。
晚上朋友过生日,又吃了一碗长寿面。
一天三顿面,对我是正常的事。
而朋友你呢?恐怕吃不消吧。(钱诗贵丁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