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了《金寨县志》
新朋友是处级干部,直接从省机关深入到金寨县基层,挂职为一个山村党支部书记。
看的出来,他是真心珍惜这段难得的人生历练,全心全意干好本职工作。
他对山村的一草一木很熟悉,谈起来如数家珍。
如此优美的田园风光令我心驰神往,真想第一时间前住观赏,可惜时间不允许。
不过新朋友答应了我的一个请求,找到了一本《金寨县志》,且很快寄到了我手中。
我尽管夜里凌晨才有时间翻阅,依然精神抖擞,坚持把841页的书浏览了一通。
今早写日记了,当然先写《金寨县志》,写画家许纯德的计划只好推迟了。
金寨是有名的将军县,是我仰慕已久的地方,没想到金寨县这个县名是民国36年9月2日才开始出现,原来的立煌县城是被刘邓大军所部三纵八旅攻克的,县名是谁起的不得而知。
此处最早的记载可以上追东汉,那时就建了白塔寺。
隋朝时就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街镇,佛事很盛,建有城隍庙、万寿寺、圣寿寺、广福寺等等寺庙。
此志内容太多,只好先选我感兴趣的文化类细读,收获真不小。
明代诗人潘世美嗜茶,一首《采茶乐》诗写的情真意切,“高峰直与浮云齐,望入无峰天亦低。爱探惊雷新吐荚,提筐争向雾中迷。”
清朝诗人关世恩也是爱茶人,不服气当地人对潘世美《采茶乐》的赞美,写下了《采茶忙》这首诗,大有一争高低之意。
还是先看诗之后再作评判吧。“抛却春花簇簇红,全家忙向白云中。小姑寻到岭前去,浅步山腰又几弓。”
其实诗是言志的,评论谁高谁低意义不大。当地有关茶的古诗还有好多首,就不一一抄录了。
我喜欢收集楹联,特别是自题联,赵筱舫的自题联就入了我的法眼。
“甘淡泊以清高,任满眼繁华付诸春梦;
守清贫而尚志,论半生洒落等若行云。”
每地风俗不一样,了解一下是很有意思的。除夕这一天,当地养牛户要在晚上给牛喂一顿白米饭,俗谚是这样解释的,“打一千,骂一万,年三十晚上要喂给一顿白米饭。”
中秋节这天,当地农村有晚间“摸秋”习俗,认为摸到高梁是“钱串子”,摸到辣辣要害眼,摸到冬瓜要生儿子等等。这真是新鲜事,第一次听说。
民以食为天,还是看看当地有什么特色菜肴吧。
当地人家常是以新鲜蔬菜和腌、泡、晒制品为主,山区里板栗烧仔鸡、烟熏腊肉、风羊肉、红豆腐、灌血肠、肉焖挂面、糯米灌大肠等风味菜很有特色。
当地山区农户烧柴火,每家屋内挖一直径5O至7O厘米,深约2O厘米的火笼,在屋梁上悬木质滑竿吊一铁锅,可以在火笼上随意升降。
将几样烧熟的菜放入锅内,称“一锅熟”或“一锅煮”,家人或客人围坐火笼四周,可以边烤火,边喝酒吃菜,很是惬意。
当地自产小吊酒,又叫小窖酒。每当秋收结束,山民习惯用大米或稻谷酿酒自饮和待客。此酒口感不烈,但后劲足。
当地婚嫁习俗有特色,说媒、相亲、订婚、送日子、迎娶、拜堂、闹房、会亲、回门一样不少。
我对佛道两教感兴趣,所到之处是逢寺观必进。
要是有机会前往金寨,响山古寺、双河观和洪道人尖一定要去的。
响山古寺原系唐建中四年(783)段太尉秀实舍宅兴建。
寺里设禅堂一座,供奉释迦牟尼和观世音像,和尚按时礼佛诵经。
此寺幽静,后有山林,有株唐时种植的银杏,主干虽然老枯,但侧发新枝高达数十米,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寺现内草绿花香,古松葱郁,碑刻多方,记载着沧桑的历史。
双河观地处一峰突起之顶,滔滔河水自西侧南流,四周有九座高峰相拥,历史上有九龙传珠宝地之誉,此珠自然就是指双河观了。
双河观一副石刻楹联极有气势,“托大地帡幪弋郡人民怀古道,望高山朝观双河崖岸仰芳型。”
洪道人尖,又称蒙山寺,位于海拔657米的蒙山上,古朴典雅,巨形石刻古香炉安放在山门下,远处可见。
内容太多,不可能一下写完,只能写到此再说。放下《金寨县志》,只有早点前往金寨县的一种冲动了。(钱诗贵丁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