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家 » 时评 » 正文

全球头条:中印应抱有比翼双飞的愿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17  来源:环球网
核心提示:以上月底中印两国领导人的武汉非正式会晤为标志,中印关系正迎来明显改善。这一进展发生在去年洞朗对峙事件导致两国摩擦骤然升级

以上月底中印两国领导人的武汉非正式会晤为标志,中印关系正迎来明显改善。这一进展发生在去年洞朗对峙事件导致两国摩擦骤然升级之后,生动展现了中印外交史上“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景。

曾任印度外交秘书及印度驻华、驻美大使的拉奥琦评论说,莫迪执政4年间没少和中国最高领导人见面,次数之多创下历史纪录,但这段时间却是中印关系最险峻的时期。如今的中印关系终于成了“治疗中的关系”(relationship in therapy)。这一进展对中印关系改善肯定会起到“投石起浪”的效用,正如印度政府所言,中印建立紧密合作伙伴关系以相互支持彼此国家实现现代化与人民更大繁荣的“互利”正当其时。

中国和印度共同拥有世界两个“唯一”。第一,两国是世界上唯一在五千年前文明之灯最初点燃的地方不但从未熄火,还持续发扬直至光芒万丈照耀广大地区。第二,两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十亿多人口超级大国,而人口就是大力发展智能生产和创造财富、文明的力量源泉。这第二个“唯一”是奠定在第一个“唯一”基础上的。这决定了中印关系属于地缘文明范式,只有通过地缘文明交往才能理顺。中国和印度是现代“民族国”世界沙漠中的“文明国”绿洲,只可惜受到了“民族国”沙漠的污染。

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1950年成立的印度共和国,在诞生之初就曾试图建立崭新的地缘文明关系。1954年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在北京受到热情欢迎,毛泽东主席和尼赫鲁总理一周之内四次在中南海促膝长谈。1955年至1959年,印度民间在尼赫鲁的鼓励下唱起“印度中国是兄弟”(Hindi-Chini Bhai Bhai)的歌,中印友好气氛空前绝后。只是在当时险恶的世界两大阵营对抗的冷战环境中,这种“中印一家亲”的激情没能长久延续,中印关系掉进“民族国”世界地缘政治的泥坑。

如今国际形势大变。去年中共十九大展现出一个充满自信的中国,正朝着宏伟目标奋勇前进,这使包括印度在内的整个世界刮目相看。曾经的冷战两大阵营早已不复存在,挥舞霸权指挥棒的美国衰落之势明显,特朗普几乎让整个世界侧目的言行正加速华盛顿丧失对世界前程的驾驭。这些都是中印关系掀开新篇章的背景和好兆头。

中印必须抱有比翼双飞的愿景,共同突飞猛进。具体来说,印度必须赞赏、支持、帮助中国突飞猛进,接受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成为强有力地打造和平、发展、开放、包容、反对霸权、扶助弱小、实现“天下大同”的先锋;同时,中国也要赞赏、支持、帮助印度突飞猛进,使印度提升自身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位置,强有力地和中国一同塑造和建设世界秩序,实现其“天下一家”的理想。

不可否认,当前现实与这一共同愿景差距尚大,但这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在此过程中,中国应继续主动引领两国关系发展。当务之急是消除中印相互信任赤字。中国在印度人心目中的总体形象,不是绝对正面的“敬爱”,而是带有负面作用的“敬畏”,印度对华钦佩羡慕情绪中夹杂着“没什么了不起”的成分,一些中国夸耀的成就有时成为对印度的刺激。印度对中国竞争心切,防范意浓。这是两国上世纪50年代“印度中国是兄弟”实验受挫后60年来恶性循环积累而成的,同时还饱受第三方因素的干扰与挑拨,中国可在深刻研究分析印度这种心态的主观与客观原因基础上,把它消除。

笔者曾久居印度并长期和印度人相处,看到具有印度特色的分中有合、站中有进、乱中有序、噪中有谐的规律,印度舆论自责的现象也世界少有。正因印度方方面面的复杂特征,中国绝对不应被印度一些表面的现象蒙住眼睛,而忽视印度突飞猛进的潜力。

中印关系要讲究推己及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英文叫“empathy”)。中国对待巴基斯坦、俄罗斯以及其他不少国家的方式,都堪称这方面的典范,对印度也可能而且应该这样。中国投之以桃,印度必会报之以李。比如经贸交往上,两国都要把《老子》“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当成座右铭。

中印两国亲密交往两千多年,民间有“世上好言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的评论。普陀、五台、峨嵋、九华四大名山供养了在其故国已无处落脚的印度菩萨。历史的“飞来峰”(即印度比哈尔的灵鹫山飞到钱塘江边)神话,是中国著名城市杭州的起源,它的繁荣使中印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永不消失。我们应该在这种“中印一家亲”的基础上,依靠中印26亿人民的齐心合力,把“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推动起来。(作者是旅居美国的华人学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特邀高级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