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际 » 华人频道 » 正文

全球报道:腾格里沙漠里的80后 把沙漠种成“花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02  来源:凤凰网

▲2016年,年轻人郭玺进入沙漠治沙,成为继爷爷、大伯之后的第三代治沙人。古浪县委宣传部供图

“互联网+治沙”

像是久久等待的召唤,树活了,天然的沙蒿和草也从沙里冒了出来。而年轻人的心,也渐渐归来。

“八步沙的每棵树上都有爷爷的手印,大伯说得对,我得守着他们。”2016年5月,郭玺终于同意来林场种树。

因为久仰“六老汉”治沙的事迹,一起来的还有兰州理工大学毕业的大学生陈树君。

陈树君到八步沙林场吃的第一顿饭,是酸菜炒肉和西红柿炒鸡蛋,“我后来才知道,招待客人才四个菜,我一来就俩菜,郭场长还专门给我安排了最好的宿舍——一间活动板房。”

场长郭万刚觉得时代在变,种树理念也要变,“要依靠文化知识。”他曾专门招聘了两个大学生,一个干了一个月,一个干了十天,都走了。为了留住大学生,他给侄子开的工资是月薪三千,给大学生四千。

年轻人没有辜负场长的期待。比如,引进“互联网+治沙”。“我常常想,三代人治沙吃了不少苦,生态效益变好了,但经济效益不尽如人意,能不能用科学手段点沙成金呢?”陈树君说。

2017年夏,林区发生病虫害,花棒大面积死亡,林场从林业局引进虫情检测仪,很快找到了罪魁祸首,“这就是科学治沙的威力。”

2017年秋,林场一万九千亩治沙工程验收,陈树君使用GPS精确定位亩数和检测成活率。

“每天早晨九点进沙漠,下午四点回来,一趟10公里,微信步数一直占领封面。很多同学问我,你怎么天天走那么多步数,不用工作吗?”陈树君笑着说。

梭梭耐旱,是治沙的“先锋”植物。陈树君从专业研究所了解到,中药材肉苁蓉可以寄生在梭梭根部,两者结合起来,治沙和致富双赢。这一想法很快实施,林场流转生态移民点的沙化土地,接种了1万亩肉苁蓉。

去年,陈树君从网上看到公益组织的治沙项目,跟对方衔接,争取到了1000万的治沙资金,今年春季已造林2万亩。“从网络上争取社会力量治沙,互联网+治沙的模式,打破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陈树君说。

“如果不是他们年轻人,我们想都不敢想。”郭万刚感到庆幸,八步沙的治沙人总算后继有人。

从“六老汉”到郭玺,38年来,八步沙林场三代人共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37.6万亩,使风沙线向北推移了近20公里,周边10万亩农田得到保护,还承接了甘蒙边界、西气东输、西油东送等项目的植被恢复工程。

再过一个月,当沙枣和柠条开出细小的黄花,曾经的不毛之地八步沙,将变成“花海”。

“南方的大海我没有见过,但是我能在沙漠里看到花海。”郭玺说。

[责任编辑:吕凡 PN144]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