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河北 » 邯郸 » 正文

全球报道:华为应届生年薪百万,引才就得打破薪酬“天花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24  来源:新京报  作者:于平
核心提示:华为应届生年薪百万,引才就得打破薪酬“天花板”

原标题:华为应届生年薪百万,引才就得打破薪酬“天花板”

打破优秀人才薪酬“天花板”,让高薪酬、高激励成为创新的第一推动力,是个人之福、企业之福,也是国家之福。

资料图。图/视觉中国

近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签发了一份总裁办电子邮件,宣布对部分2019届顶尖学生实行年薪制管理。

根据这份邮件,华为对八名2019届顶尖学生给出高薪,这八名员工均为博士学历,其中有两名员工的年薪为182万-201万元;两名员工的年薪为140.5万-156.5万元;最后还有四名员工的年薪为89.6万-100.8万元。

眼下,虽说在一些互联网和高科技企业,高薪抢人早已见怪不怪,但是,像华为这般,把刚刚跨出校门的应届生的年薪,抬到百万级别,仍是不多见的。也正因此,这个新闻爆出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舆论热议。

不过,严格来说,华为这么做,算不得什么石破天惊。这种用顶尖薪酬抢夺顶尖人才的做法,早已是全球高科技企业的惯用手法。如任正非所说,世界计算机竞赛的冠军、亚军,都被Google用五六倍的工资挖走了。在硅谷,平均年薪超过百万的科技公司可谓比比皆是。

相比而言,中国的企业对于人才的估价,要保守得多。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IT行业从业者平均年薪在13万元人民币左右,换算下来,平均月薪只有1万+,和国外互联网企业的薪酬依然存在很大差距。中国的许多企业,还讲究论资排辈,能够唯才是举,敢把薪酬一涨到位的,并不多见。

在不少人看来,中国企业付给优秀人才较低薪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因为这是我们整体的经济实力和收入水平所决定的。不过,这些人忽视了,中国企业要想在全球范围内有竞争力,那必然面临着与国外同类企业的竞争,而企业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如果我们对于人才的估价,是按照本国的标准,不敢向国际标准看齐,那么如何能赢得这场竞争?

这正是华为等高科技企业,用和其他国外企业同等甚至更高薪酬标准,抢夺人才的根本原因所在。这也是一些国内互联网和高科技企业,之所以能领先全球的一大秘诀。对人的投入,永远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对人的投入远高于对物的投入,才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的不二法门。

2018年,中国的研发投入全球排名第二,科技创新的能力不断提高。但科研投入和产出不匹配,仍是一大痼疾,众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打破。这背后,科技投入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是一个深层次原因。

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研经费中人员费用占比偏低。在美国,科学基金项目经费中,项目人员薪酬、博士生学费、生活费所占比例可达60%甚至更高,而国内一位高校青年教师根据政策申请到100万元的科研经费后,最后分给个人的绩效奖励只有4000元。这与国外同类科研人员的待遇相比,可谓判若霄壤。

一家企业的技术实力,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说到底,还是要依靠人才。要想获得优秀的人才,要想激发人才的创新动力,首先必须打破薪酬“天花板”。让他们的收入与付出相匹配,让他的知识估值与知识价值相匹配。对优秀人才进行价值重估,让高薪酬、高激励成为创新的第一推动力,不仅是个人之福、企业之福,也是国家之福。

就此而言,华为给应届博士生最高开出数百万年薪,给国内企业做了良好的示范。各家企业情况或有不同,但至少,这种重视人才的态度值得学习。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 应届生年薪百万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