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入世十年 中国汽车产业成长足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1-19
核心提示:中国加入WTO已十年有余,弹指一挥间,十年前曾被认为是将遭遇灭顶之灾的中国汽车业,反而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一举成为世界

中国加入WTO已十年有余,弹指一挥间,十年前曾被认为是将遭遇灭顶之灾的中国汽车业,反而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一举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数千万普通中国家庭提前圆了家庭轿车梦。回顾这十年间,不难发现,十年来中国汽车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些事件折射出政府决策与企业的互动,清晰地映衬出中国汽车产业成长的足迹。

2001年

大事件:鼓励轿车进入家庭

“十五”计划纲要提出“鼓励轿车进入家庭”。这是在我国的法律性文件中第一次明确“轿车进入家庭”政策。

点评:中国加入WTO,首先是市场的开放,而轿车进入家庭对汽车工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不仅将汽车作为消费品,同时对轿车生产经营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

2002年

大事件:北京现代成立

中国加入WTO后第一家中外合资汽车企业北京现代成立。北京现代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出车,创造我国汽车工业合资历史上最快速度。

点评:北京现代的成立不仅让北京汽车工业实现了生产轿车的梦想,同时进一步确定了北京现代汽车作为振兴北京现代制造业的龙头项目地位,成为国内成长最快的合资公司之一。

2003年

大事件:《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颁布

2003年《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正式宣布出炉,这在中国汽车行业中引起很大反响。消费者购车可以在汽车金融公司办理购车贷款。

点评:允许设立汽车金融公司,表明我国已完全开放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同时对培育和促进汽车融资业务主体多元化、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专业化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2004年

大事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颁布实施

2004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颁布实施,《政策》共13章78条,在规范汽车产业竞争秩序、促进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点评:入世后,中国汽车工业需要有一个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科学性的产业政策。《政策》的实施正好为中国汽车产业指明了方向,使之迅速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005年

大事件:《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出台

2005年,《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正式出台。该办法明确汽车品牌销售的核心是授权销售,规范了汽车品牌销售行为。

点评:《办法》的这一管理方式有利于推行先进的汽车营销方式,增强企业的品牌意识,建立和完善现代汽车分销服务体系,构建平等的工商关系,扩大了汽车市场的对外开放。

2006年

大事件:消费税首次鼓励小排量

2006年,汽车消费税首次按照“低排量低税率,高排量高税率”的征管原则征税。按排量不同,在中国购买轿车时所缴的消费税率不再相同,从1.0L排量的3%,到4.0L排量以上的20%,分六档拉开差距。国家以此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车。

点评:虽然此次对小排量车型的税率调整后,市场表现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但政策的作用并不在于短期效应,也给汽车产业引上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和消费方向。

2007年

大事件:《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实施

2007年,《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正式实施,该规则明确了技术尚处于前期研究阶段的产品必须受监管。

点评:准入管理规则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搭建了基本框架,同时为各类产品生产制定统一标准,规范和避免了未来各企业一哄而上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2008年

大事件:北京单双号限行

从2008年7月20日开始,为了配合奥运会,北京实施了长达两个月的机动车限行措施。

点评:汽车市场增长速度的加快,已经让一线城市出现了交通拥堵的现象。对于少数人的限制将使得更多人受益。

2009年

大事件: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2009年,中国车市产销量达到1379.1万辆和1364.48万辆,首次突破1000万辆,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点评:“全球第一大市场”地位的确立为中国汽车市场的后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越来越多的跨国汽车企业重视中国市场。

2010年

大事件:吉利收购沃尔沃

2010年,中国民企吉利汽车以18亿美元的代价,成功收购瑞典沃尔沃轿车公司。

点评: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蛇吞象”被视为中国汽车企业海外战略的经典案例,吉利则让中国也拥有了自己的豪华品牌。

2011年

大事件:利好政策相继退出

2011年,购置税优惠政策、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的相继到期,中国汽车市场整体增长开始放缓。

点评:汽车行业在中国并没有“完全市场化”,政策对其影响非常巨大。中国汽车市场开始从销量调整向结构调整转型。

2012年

大事件:产业调整进入深水区

伴随着自主品牌战略转型,中国汽车业进入了调整的深水区。无论是产业政策还是企业自身都明确了品牌向上的市场目标,默默潜心变革。

点评:车市高增长终结后,对汽车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汽车业产业强国之路还很长……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