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市场随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去年在一系列中央特殊政策刺激下,我国汽车市场迅速摆脱滞长,再现“井喷”景象。今年中央强调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更注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车市有望降点热度,开始回归到“平稳较快增长”的常态化市场。
照例,进入常态后更需要金融界对汽车市场的支持,发达国家汽车产业的发展就是这样。眼下我们国家却有点异样,原先《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的“促进和规范汽车消费信贷”,至今未见下文,却出现了部分银行收紧汽车消费信贷的现象。
日前,央视《朝闻天下》惊呼银行收紧汽车消费信贷。该新闻说:部分银行上调车贷利率,上调幅度从10%-30%不等;增加车贷限制,有只给购买高档车客户放贷的,有增加抵押物的,有提高贷款者收入及资质要求的;除了汽车做抵押,居然还要用房产抵押,几十万上百万的房子抵押只能贷十几万的购车钱,而且房产抵押只能专款专用;延长车贷审批时间,以挫伤贷款购车客户锐气。
与部分银行收紧汽车消费信贷形成反差的是,我们有的汽车厂商向客户公开承诺,对今年车购税优惠缩水的那部分,由他们递补;更有汽车厂商推出零利率、零手续费的贷款购车优惠促销举措,其目的无非是降低购车门槛,激发客户买车欲望。本世纪初,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汽车市场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此时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一度实施零利率贷款购车,并且收到了较好的市场效果,摆脱了车市困境。
其实,对银行和金融企业而言,他们没有也不可能做贷款而不收息的买卖,只是汽车厂商承担了个人购车贷款利息而已。如此促销,自然加大了企业的销售成本。汽车厂商如果坚持零利率贷款促销,背负的成本和风险,无疑会增加。
银行收紧汽车消费信贷,首先是出于对宏观经济环境和自身金融形势的考量。我国近期经济运行面临投资增长高位回落、物价上涨和资产价格剧烈波动、通胀压力增大的挑战,政策调控难度加大。用银行金融界的行话说:现在银行“头寸”比较紧张。
汽车消费信贷的开展,最忌讳车价的波动,尤其是剧烈波动。这次银行收紧汽车消费信贷,还因为受欧元对人民币汇率一路走低的影响。处于欧元区的德国和法国,其汽车出口到我国,相应的降幅也就有所提升,而进口车降价趋势又传导到了国产中高级车市场。目前京、沪、穗等大城市市场上,华晨宝马3系最高降幅4.2万元,北京奔驰C级200K车型,不仅赠送全额购置税3.38万元,另赠送1万元礼包。
车市回调很正常,是车市规律的反映。银行收紧汽车消费信贷,也是车市降温的产物。还跟宏观经济有关。到4月底,我国汽车生产企业和流通环节的期末库存百万辆左右,尽管仍处可控状态,可是不少经销商却习惯于热销和畅销,更乐于市场资源短缺时的加价销售,一旦正常的车市降温、走势趋缓、库存增加,就过分紧张,甚至产生恐慌心理,降价促销随之升级。有传媒引消费者话说,市场上汽车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编辑 程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