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时许,顺着太白路,驶出济宁市,目标为嘉祥县青山寺。
车至嘉祥县境内,道路宽阔,突然发现路中间有一棵槐树独立,四周被水泥围了一圈,树上还有不少红布挂着。一打听,方知修路时,计划要将此树移开,谁知谁刨树谁倒霉,动用挖掘机,还没近前,就自动翻车。修路是政府的工程,官员里也有相信神灵的,便不再移树,将这棵380多年的槐树保留在原位了。
过了一会,车至青山脚下,徒步上行。只需几分钟,就可望到青山寺了。
寺前有一行宮坊。建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是明鲁肃王朱寿镛在青山寺里建泰山行宫殿的附属建筑,为一座三跨门重檐仿木结构建筑。整座石坊做工考究,巍峨壮观,正面泰山行宫和背面云
林胜概楷书大字是对青山自然景观的高度赞赏。
青山寺坐东面西,各式建筑
依山而建。主体建筑分上、中、下三进院落,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庙里有惠济公殿、泰山行宫、子母殿、享殿、万佛殿、白玉宫、关帝殿、振远亭、弘思亭等主要建筑,庙里还保存唐代以来碑刻58块。
青山寺原为焦王祠。据嘉祥县志记载,武王克商,封神农氏之后于焦,世称焦王。始封之焦在河南陕县,受封后移城于嘉祥青山,初建焦王祠。元《重修惠济公庙碑记》载:庙左有汉建宁元年碑,据此考证,焦王祠始建于公元163年之前。至宋宣和三年(即公元1121年),宋加封焦王为惠济公,次年重修焦王祠,遂改名为惠济公庙。庙里香火不断,为鲁西南一带名刹。后来怎么改为青山寺的,倘无记载,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寺里常住之人不多,只见到一和尚、一道士,一兼看门和看香的居士。据研究青山寺的人员介绍,青山寺可称为道佛相融,有道教,也有佛教。
寺院内有七棵古柏,別名扁柏,皆千年以上,为国家一级古树名木,列入保护名单,称为古柏七雄。和古柏七雄同居一院还有一棵千年青檀树,同样属于国家一级古树名木。
院內还有感应泉和玉液池。感应泉是一泓神奇的自然山泉,泉水潺潺,长流不息,饮之甘甜。泉水自古老的石龙口溢出,注入玉液池里,终年不涸。当地人称此水为"圣水"、"神水",据说可至百病。
寺的边上有个神遊洞。洞分上下两层,洞内蜿蜒崎岖,冬暖夏凉,其中下洞更为幽长,深30多米,可容纳上千人。刘伯承元帅当年曾在此指挥过金乡羊山之战。经专家考证,洞穴原为地下水流通道或储存地下水的溶洞空间,后来由于地壳抬升,已脱离了地下水面,成了空洞。
寺里有振远亭和弘愿亭。传说振远亭鼓驱妖邪,威振四方。天旱祷雨,高人擂此鼓甘霜瞬降。传说弘愿亭钟遂人愿,心想事成。雨患祷晴,高人鸣其钟云开天霁。
惠济公殿为主殿,始建无考,汉、晋时已有建筑,宋、元后多次重修,大殿依然保留了明朝重修后的风格,为五脊歇山式。2001年当地政府又重新大修。
北享殿又称三官殿,祀天、地、水三官和文昌帝君、真武大帝五尊神像,是人们祈求高考中榜、升官发财、延年益寿的祭祀场所。
南享殿又称药王殿,祀伏羲、神农、黄帝、华陀、马明王五尊神像,是人们祁求祛病消灾、驱除妖邪的祭祀场所。
泰山行宫为明崇祯七年(1634年)鲁肃王朱寿镛所建,殿中祀碧霞元君及八位侍女神像,又称"九女阁。"
进香毕,快到12点了,正好驱车回济宁吃午饭。(钱诗贵 乙未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