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大家刘田依继承了于右任什么?
走进恩师刘田依书斋,但见墙上的书画,虽然落款是刘田依,但于右任和黄宾虹的痕迹还在。可见,作为于右任和黄宾虹的弟子,是真正地担当起了传承人的责任,并非浪得虚名。
此文单讲刘田依先生对于右任书艺的研究,与黄宾虹有关的文章以后再写。
从四五岁开始接触于右任书法的刘田依,用了70多年的时光研究学习于右任书法,且愈老愈爱,不改初衷。
刘田依先生精通各类书体,善长吸收和借鉴古今书法大家的精华,形成了高雅的独特风格。
尽管他已成为一代书画大家,但他在书法中依然保留着于右任的风格,且时时收集保留有关于右任的资料,不断深入研究。
刘田依先生认为,于右任是跨时代的书法大师,发扬和光大他的书艺责任重大,不能光说不练。对此,作为弟子的我深有同感,虽说有标准草书社存在,但很少有关研究于右任的成果出来,形同虚设。
这样的标准草书社为何不请教刘田依先生呢?尽管刘田依先生淡泊名利,但只有他才能有资格担当标准草书社掌门人大任,因为他是研究于右任书艺的第一权威。
別的不说,于右任先生倡导的标准草书,现在有多少人在认真学习?刘田依先生不但学习,还加以整理、创新,达到了新的高度。在2014年3月北京紫禁城太庙刘田依书画大展上,一幅八米长的《新标准草书千字文》横空出世,轰动书坛,刘田依先生自此被誉为"于右任第二。"
不少书届权威专程到展览现场,向刘田依先生表达敬意。一位被冠以书法大家之名的紧紧握住刘田依先生的手,连说:"您才是真正的书画大家。"
刘田依先生认为,对于右任先生最好的怀念,就是要拿出研究标准草书新成果来。于右任生前常对刘田依说,西方日常文流的文字都是以草书为主,中国提倡先学写楷书,再行或草。草书的特点是快捷,但是不规范的版本较多,不易识別。写出的字认不得,就失去了书写意义。为此,于右任自上世纪20年代末期发起了编辑《标准草书》的倡议,就是要规范草书,达到易学易写易识的目的。于右任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查找了大量资料,研究了草书的各种规律和形式,出版了几次《标准草书》。但于右任始终不满意,无奈他政务繁忙,加之政局动荡不安,参与人员书法水平良莠不齐,致使不少选编出来的字不够实用,达不到精致准确的程度,直至去世,于右任也没有写出令自己满意的标准草书来。
对此,刘田依主动担当起写出老师心目中的标准草书来重任。刘田依先生以于右任的《标准草书》为基础,前后参阅了历代书家碑帖,重新选用700多字,剩下的200多字亲自斟酌,反复推敲。千字终于集齐,剩下的就是统一风格,书字成文了。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就这项工程便耗去了先生数十年光阴,光研究笔记就写有数万言。
新的《标准草书千字文》展出后,专家认为,草法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了,书法爱好者学习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刘田依先生说,"于右任的书艺是个宝藏,釆之不竭,希望于氏传人代代传承,不让于老失望。"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学生,必须铭记啊。(钱诗贵 乙未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