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财评 » 正文

全球财经:六大智囊论如何改革 吴晓灵 “但做好事不问前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12  来源:凤凰网
核心提示:6月12日,2016陆家嘴[4.91%资金研报]论坛举行主题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创新与宏观审慎管理体制”的会议,现场嘉宾围绕金融

6月12日,2016陆家嘴[4.91% 资金 研报]论坛举行主题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创新与宏观审慎管理体制”的会议,现场嘉宾围绕金融风险与改革、去产能、货币政策、需求与供给等话题展开广泛讨论。以下为嘉宾精彩观点:

【去产能】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国家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能:去杠杆也好、去产能也好,必然要用一些行政手段,但同时不要低估市场的能力,市场必定要起决定作用。因为市场能够做到一些通过行政手段不能做到的事情。

清华大学教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委员白重恩教授:实际利率在2010年到去年6月份一直在增长,我们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实际利率还上升,这是一个反常的事。为什么这样?就是因为过剩产能的行业占有过多的资源,使得其他产能获得资源的成本上升。你不把资源放出来,高效率的行业就得不到这些资源。

如果我们观察过去几年的数据,我们会发现尽管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下降,但是我们劳动力的成本增加速度还是非常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这些过剩产能的行业还占有很多劳动力,这些劳动力没有释放到市场上来,其他部门使用这些劳动力成本就上来了。

【去杠杆】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我认为货币政策关键是形成的资金和资本的效率,就是供给侧改革四要素当中资本的效率。我看到一个材料,今年全社会融资的新增加资金大部分都到房地产了,这跟实体经济起不来有关系的。去杠杆,三类要重点关注,一类就是落后的产能,所谓的僵尸企业。第二类就是在金融类循环的金融产品,或者所谓的理财产品,或者互联网金融缺乏监管的内部循环的,要处理。第三类就是没有效益,甚至没有长期没有效益的政府的一些债务。比如说修一条路,长期没有流量,但你还花最大的资金去投资建设。这三类需要重点关注。

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联席院长曹远征:从中国的杠杆来看,中国的杠杆很高,但同时也不是很高。大家经常用一个指标负债率和GDP相比,也对。但严重的资产负债表和整个资产规模相比,中国杠杆只有50%。中国的杠杆有它很特别的问题。一个是期限错位很严重,很多都是借短贷长。靠商业银行贷款支持长期项目,一定会带来一个新的风险。第二个,杠杆很不光滑,互相不传递。中国居民的杠杆率是最低的,中国杠杆最高的是企业。这是金融市场不发达带来的结果。

第三,企业杠杆很高,变得比较脆弱。解决这些问题很简单,一方面需要在稳住杠杆的时候去产能,另外就是发展金融市场,需要有一个很好的资产配置,需要有一个清晰的、简约的结构而不是复杂的衍生工具。通过这些办法既能达到风险控制目标,又能达到效率提升的目标。效率提升就是在进行供给侧的改革。周主席讲得很对,我们说千计划、万计划,一句话就是调动积极性。中国农村改革就一句话,交给国家、交给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于是粮食就出来了。所以,改革就是激励机制,就是调动机器。

【金融风险与改革】

清华大学教授、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吴晓灵:我讲一个观点,我们在去杠杆、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过程当中,大家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出现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怎么产生呢?从宏观上来看,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根源是经济结构失衡和宏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失调。从微观上来看是市场主体、企业、金融产品的信用杠杆加大和信用链条的延长。应该说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我们的宏观上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条件还没有。中国在目前的情况下还不会出现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但是如果要把握的不好,小的矛盾积累会导致大的风险产生。

清华大学教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委员白重恩:我们经常在政策制定中是对金融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我们追求长期经济增长的时候,我认为如果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能够实现帮助要素、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又控制风险,就是对长期经济增长最好的支持。而不是要求他们去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关于这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到底多有效?是有很多争议性的,很多研究证明不一定有效。即使有效不应该是由金融部门来做,应该通过其他政府部门的产业政策比如说财政的税收政策、补贴政策或者发改委的一系列准入政策等等来推动,而不应该行政性地要求金融机构这样去做。

短期来说要稳增长。稳增长可以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来间接地引导金融机构去做。比如说货币政策相对比较宽松了,金融机构按照市场的原则可能会增加信贷的供给。这种不是直接的要求金融机构这么做。我们往往会要求金融机构达到某个信贷增长的目标,这是违背市场规律的。我们应该让金融做金融的事,不应该让金融代替财政来实施财政政策。

那么怎么做到这一点呢?就要求我们给金融机构,给金融市场的监管者有更大的自主性。现在有各种各样的政治压力,有的是来自各级政府的压力,让我们的金融机构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是我们现在造成的很多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刚才我们对金融提出太多的要求,会造成这样的风险。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个是当金融机构承担过多责任的时候,它的责任就是不清的,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不知道找谁算帐,是要找政府负责还是金融机构负责?第二个容易被忽视的原因,当我们要求金融机构承担财政责任的时候,我们往往低估了实施推行某些政策的政策成本。比如说现在企业欠很多债,另一方面说政府欠的债不多,其实企业欠的很多债是跟政府政策有关。只看政府直接债务的比例就低估了政府干预的成本。所以,简单的一句话,让金融做金融的事——就是资源配置和控制风险。

【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

清华大学教授、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吴晓灵:需求管理就像一个人生病了,你先去急诊。需求管理有点像短期的维持经济稳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点像中医。现在既要稳定经济,也要从根本上解决一些问题。

我想供给侧改革实际上是去掉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因而这种提法本身就是一个减法和加法。补短板,补的是老百姓所需要的东西。我们现在生产了很多东西,但没有真正满足老百姓现实的需要。那么多的人到国外去消费、旅游、就学、医病,这么多的需求为什么不留在国内呢?因而供给侧改革首先是去掉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第二,一个社会只有生生死死才能够循环往复不断前进,这是自然的规律,也是人类社会的规律。如果不能把多余的东西去掉,那么新生的东西怎么生长。这既是资源配置的问题,也是社会运行机制的问题。因而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建立一个能够优胜劣汰,企业能够生生死死的制度环境。

第三,在供给侧改革的时候,很可能会遇到银行债务的重组,很多金融产品的违约问题。我想这是消除多余货币来重新使我们的信贷资源、信用资源,能够更好匹配的一个过程。现在危机之后,全球都在信用膨胀,企图用信用膨胀来解决问题。最后到现在八年过去了,我们还没有走出困境,就是因为没有解决结构供给的问题。只在需求方、货币方、信用方下功夫,这是不行的。过去金融危机之后,都伴随着多余货币的消除,再来重新供给有效的信用资源。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债务重组,打破刚性兑付,消除无效的货币,为高效的金融供给提供条件。概括来说,一个是有效供给,一个是生生死死的机制,再一个就是金融创造的信用,要和实体经济需求相匹配。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