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7月24日文章,原题:在中国,机器人的用武之地在厨房前不久的一天,一个白色机器人戴着花头巾在王培新(音)位于北京市中心的餐馆里走动,机器人身上的托盘里放着一盘水饺。王先生说:“年轻人喜欢新潮、现代的服务方式。”
中国的机器人热潮如火如荼,餐馆是这股狂热的中心。大量以机器人为主题的餐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它们为顾客服务,或者在厨房切面条,有些机器人员工经过编程后还可以唱歌跳舞。一天,在王先生的餐馆里,两名女顾客微笑着等待机器人端来食物。但机器人在离餐桌不远的地方停住了,似乎是超出了它的服务能力。这令顾客很困惑:“难道我们得自助?”一名服务员赶紧上前帮忙。
中国人对机器人感兴趣的理由有很多,一部分与人口变化有关。随着劳动人口萎缩,工资正在上涨。政府支持制造商进行生产自动化,以弥补劳动力短缺,同时向其他使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看齐。不过,很多餐馆使用的机器人做工粗糙,只是穿上衣服、配上一张人脸,能利用机械手臂帮后厨分忧的机器。同人类一样,它们也会出些小问题。
全 球 资 源 网 在 中 国 西 部 崛 起
来自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的罗军(音)表示,中国目前有800家企业生产机器人。他说,这些企业当中很多只是机器人销售代理,真正制造机器人的不到100家。谈到机器人服务员,罗军说,“它们只是玩具,很幼稚”。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张文强(音)认为,中国对机器人的狂热有泡沫化的特点,很多国产机器人没多大用处。他说,中国制造商不应该太钟情于人形机器人,“他们可以把机器人做得像动物”,比如哆啦A梦,或者米老鼠,特别是家庭用机器人。“如果家里有个奇怪的人,你会感到舒服吗?”(作者陈德平,传文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