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从朱鹏源谈名记者的人格魅力
昨天刚写了一篇《和著名维权记者朱鹏源的跨世纪友谊》文章,就迅速地被数十家网站转发,可见鹏源名记就是名记,在媒体界的影响是多么巨大,绝对杠杠的,并不是浪得虚名。
不过,能成为名记,能量肯定很强大。
不管哪一行,都要有领头羊才行。记者这一行中,名记就是领头羊。例如鹏源,无论在哪家媒体工作,都是台柱子。读鹏源的文章,文笔犀利,直奔主题,许多多年悬而不决的问题,一经发表,就会迅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很快解决。
为什么呢?这就是名记的力量。
政府许多部门,公务人员众多,但遇到事情,常常扯皮不断,弄得小事变大事。
老百姓从原先的抱怨,变成了灰心,不再相信某些部门和公务人员了。
上访、告状行不通。99条路走不下去了,只剩下找媒体了。
找谁呢?
找鹏源啊,他的知名度很高,全国名地都有人找得到他。
因为他的口碑好。
能真心为老百姓鼓与呼,解决问题的典型案例多,老百姓能不找他么?
客观地讲,鹏源并不是神人,还不能篇篇文章解决问题,但他能凭良心讲话,尽心尽力就足了。
相比而言,有的名记出发点偏了,就不一定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了,往往拿着老百姓的举报材料,去与某些部门或公务人员作交易,拿到好处后,则把老百姓抛到脑后,不理不睬了。
鹏源鄙视这类人,不屑与之为伍。鹏源出身于苏北宝应县。父亲是有文化的基层干部,一辈子堂堂正正做人,在言传身教下,鹏源立志做个好记者。
好记者不易做。先得把人做好。他把好口碑视为生命一样重要。他完全可以利用名记身份赚大把钞票。有问题的部门和公务人员巴不得他开口要钱,信奉钱能解决的事都不是事。但这一招在鹏源面前不好使。
钱是好东西,谁都需要。不过鹏源选择的标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该拿的钱不会拿。
能顶住金钱的诱惑,才能客观地撰文,准确地反映问题,深受老百姓的爱戴。
鹏源喜交友。天南地北常有人找他,他当然欢迎,但是有条件的。举报人找他,可以家常便饭,但拒绝金钱来往。
鹏源不愿以金钱作交易,即使同情举报人,也要对其反映的材料严格把关,并不偏袒。
但朋友之间来往,他喜饮酒,喝了白酒再来啤酒,大有来者不惧之名士风采。
光有做人的良心是不够的。记者得有一流的新闻敏感,广博的知识,高明的写作技能才可。
名记是万金油并不是浪得虚名的。鹏源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各行各业,每接触到一个新行业,都先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然后再进入角色,这样就避免说外行话了。
认识鹏源二十多年了,虽然同住南京市,但彼此皆是到处行走,难得一见。好在鹏源有个"鹏友幸福汇"群,天天可以看到对方的行踪。对方一有文章发生,都会先点赞,再欣赏。
名记难得。鹏源能二十年如一日,坚持在维权之路上,不忘初心,实属不易。
维权记者是危险的行业。我们在为鹏源叫好的同时,还要时刻关心和爱护他,也希望社会提供良好的宽松环境,让名记发挥更大作用。(钱诗贵丙申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