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学者莫如金陵书家王瑜也
再厉害的书法家也得天天学习,即便如此,说不定其不但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
什么原因呢?
有个善学与不善学的区别。
金陵书法家王瑜是个善学者,从其足迹之中应该找寻到成功的印痕。
王瑜喜欢金冬心的漆书,其实并不是好的选择。毛主席、金冬心和郑板桥三人的字体需慎学。
毛主席日理万机,胸怀天下,战争年代,有时一连数日难眠,哪能静心钻研书法,写字时只能一挥而就,久而久之,形成独树一帜书风。
因为不拘小节,线条、结构和章法难免瑕瑜不齐。后学者若是一味照葫芦画瓢,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金冬心和郑板桥参用隶书笔法,然失则怪,初衷是好的,不过心有余而力不足,想要改变面貌却没能尽善尽美,徒留遗憾了。
试想,这样情况下,学习金冬心是要冒大风险的,王瑜的选择令人为之担心。
但王瑜坚持己见,并不受外界干扰,说学就学了。
其实王瑜并不是打无准备之仗,在学金冬心之前,已接受了多年的正统训练,古篆、汉隶、唐楷皆下过真功夫,守规守矩,不失法度。
之所以选择金冬心的漆书,则是喜其个性罢了,如同在乡间看中并购得村民小院,改造成自己喜欢的布局而已。
初看还有村民小院的影子,其实面目全非,处处都是王瑜的模样了。
王瑜是胆大的,敢于剑走偏锋,选择了一条险路,但王瑜是心细者,他已经为此作了精心准备。
他遍临古碑帖,加以分析研究,发现成功者无不是站在前人肩膀上攀顶的。作为书圣,后学者以王義之为榜样是条光明大道,欧阳询只学到他的骨格就成功了;虞世南呢?学到了肌肤色泽;褚遂良呢?学到了筋脉;颜真卿呢?学到了雄强,等等。
说明什么呢?说明学习方法很重要。
找到了指导思想,王瑜学金冬心漆书就明朗化了。他绝不寄其篱下,不拘泥形似,只是为了求得大意,领会其神妙之境。久而久之,终于化漆书为我用,王瑜去除了金冬心的弊病,形成了清新多变的篆隶为一体风格,为世人所重。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积累数十年的功夫,达此妙境谈何容易。
王瑜深知,书法虽属艺事,只要融汇贯通,是可以进于道的。为此,字外功夫必然要下,学习学习再学习,使胸藏万物,且将其成长发育之气注入书法之中,使书法规矩之中变得生动,法度之外通畅自然。
王瑜神奇高超的本领是努力得来的。研究一下王瑜对自身进步肯定大有益处。(钱诗贵丁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