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年來利用經濟刺激、激發愛國情懷以及提供更好的事業發展前景,努力吸引海外機構科學家歸國,「已在軍事上取得了回報」。
觀察者網指出,這篇題為《中國武器研究上的美國隱秘角色》的報導稱,一名中國國家安全專家指出,美國政府清楚地意識到人才流失的逆轉,但可能不了了之,「即使是美國總統川普也做不了什麼。如果他禁止外國科學家在美工作,大多數美國研究機構將立即關閉,因為並沒有很多美國人有興趣成為科學家。」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張家棟對此表示,出現中國吸引科學家回國從事軍事研究的論調肯定有美國對此警惕的原因在其中。事實上,很多華裔科學家回國,本身是中國發展的結果,美國提供不了相應的工作機會,而中國有需求。
《南華早報》引述「知情人士」稱,這些科學家歸國後,參與了能夠突破導彈防禦系統的超音速武器,以及能夠在美國西海岸悄悄巡航的新型潛艇設計。
報導稱,十多年來,中國努力吸引在美國實驗室工作、有能力的科學家歸國效力。其中,包括美國核武器項目和其他軍事項目,還有如NASA、洛克希德·馬丁以及波音這樣的軍火公司。
許多歸國科學家此前在美國相關軍事計畫研究實驗室工作。包括位於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ANL)工作,該實驗室是美國核武器的誕生地。此外,還有在美國核武器計畫中起到關鍵作用、位於加州的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以及在俄亥俄州賴特-帕特森空軍基地的空軍研究實驗室。
一位中科院研究員對《南華早報》提出,北京大學湍流與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陳十一教授,就是從LANL歸國效力的其中一名科學家。陳十一教授為中國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的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不過,張家棟對此表示,從美國回國發展的技術人才各領域都有。媒體報導提到的LANL等多家實驗室都是核實驗室,它們的黃金時期是冷戰時期,這些實驗室目前不處於核研究前沿。張家棟認為,美國主要實驗室中,科技結構和科技領導權都在美國人自己手中,華裔科學家知道的東西有限。
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張軍社則表示,一些美國學者宣稱科學家成為中國間諜招募的目標,這種說法是無中生有,充滿偏見。中國科技水平的提高是中國科學家通過努力獲得的,不可能是通過「竊取」美國的技術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