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住几位名人了
要坐四小时的高铁,不能老看手机,怕眼晴吃不消,干脆闭目,但并非养神,而是回想读过的书,看对哪些名人印象深。
没想到,能记得的名人并不多啊。
孔子当然不会忘了,近期正集中力量读他的《论语》。
不过,我的读法比较特殊,是买了一本吴清卿用篆书写的《论语》。只要有时间,先用篆字抄下一段内容,再逐字逐句细读。
读的多了,受益匪浅。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体悟,写了数篇心得,自得其乐而已。
我从中读出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下为公、尚中贵和、博爱泛众、天人合一、勤劳朴素等民族精神和儒家伦理,这是滋润国人心灵的宝贵精神源泉,相信热爱孔子的人会有同感。
第二个能记得的是陶渊明了,其《归去来兮辞》赋令多少后人牢记。
不为五斗米折腰这种清风傲骨,今天的文人还有么?
孟浩然是崇拜陶渊明的,"赏读高士传,最佳陶征君。目耽田园趣,自谓義皇人。"
能让杜甫敬佩的人不多,陶渊明是其中之一。杜甫说:"宽心应是酒,谴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
大诗人白居易当然会推崇陶渊明的,他写道:"先生去我久,纸墨有遗文。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欧阳修将陶渊明捧上了天,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王安石也发表了相同意见,认为"渊明趋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人而已。"
苏东坡更是夸张地说陶诗在李白、杜甫之上,实为一家之言。
其实,李白写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句,和陶渊明"我岂能为五斗米而折腰向乡里小儿"句最为相似。
能活到陶渊明份上的人,确是不多。
在古代诗人中,我是喜欢陆游的,他竟然留给了后人九千多首诗词,散失的就无法统计了。
大诗人寿很长,活了八十多,这在古代算是了不起了。
寿长者,心态肯定好。
"利名皆醉远,日月为闲长",可见心态悠闲。
尽管年老病多,贫困交加,但陆游依旧不失乐观:"留病三分嫌太健,忍疾半日未为贫"。他还得意地写道:"九十衰翁心尚孩,幅巾随处一悠哉。偶扶拄杖登山去,却唤孤舟过渡来。"
瞧瞧这位大诗人,我的心态平和多了,只要人活着,没有过不了的坎。
袁世凯肯定了不起,哪怕有"窃国大盗"之恶名也得有本事才行。
其实,对袁世凯要一分为二地看,不能一棒子打死他。
孙中山为什么将临时大总统宝座让出来?他当然不是呆子,因为当时的形势很明显,袁世凯的力量明显超过了孙中山,能够压住阵脚,可以做稳总统位置。
只不过,袁世凯被胜利冲昏头脑,又想当个皇帝,最终呜呼哀哉。
现在想来,历史不能重演,袁世凯后悔也来不及了。
梁漱溟大名有幸出现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中,其实力可见一斑。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敢当面和毛主席对着干的文人,除去梁漱溟,大概不容易找出第二个了。
梁先生作为中国学术史上第二代学人,水平之高不用多说。这里要说的是他的另类。
梁先生小时不仅比一般孩子要呆笨,且身体不好,六岁时都要妹妹为其穿裤子。
十九岁时,因厌世而二次自杀,可见其心理存在问题。
梁先生人生最后一句话是"我太疲倦了,我要休息!"话落人去,干干脆脆,没有丝毫留念。
女作家张爱玲算是悲剧人物,其性格乖张,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
但没读过她的一本书,只是记住了她和胡兰成的故事。
胡兰成是视追求女性为天下最正当事的人,对张爱玲也是始乱终弃。
胡兰成说过:"乃至在路上见跛足的或乞丐的妇人,我都设想我可以娶她为妻。"可见其滥爱到了什么程度。
在胡兰成心中,张爱玲只是一段并不刻骨铭心的插曲,却注定了张爱玲一生的孤独。
我很喜欢作家孙梨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其晚年的《耕堂劫后十种》,几乎收集全了。
这十种集子,分別是《晚华集》《秀露集》《远道集》《尺泽集》《如云集》《陋巷集》《老荒集》《无为集》《澹定集》《曲终集》等,读之有味。
四个小时行程快要结束了,只能想到此为止。(钱诗贵丁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