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点微风
相对于海风来讲,南京的风不值一提。不过对生活在南京的人来讲,今天的风如同救命稻草一样,非抓住不可。
风有多大呢?真不好意思说出来,至多路边野草微微点头罢了。
走在路上,不出三分钟,汗照样出来,不过能被风贴面,自是感激不尽了。
因为微风荡漾,知了叫声也柔和多了,不再让人心烦意乱。
因为有了风,便得意地告诉了朋友。
没想到云南的朋友讥笑我不知什么叫风,他说“云南正刮风下雨,冷的人直打哆嗦,这叫夏天么?”
朋友生活在云南是福分,可以免去夏日高温煎熬,但却失去了极好的生存锻炼机会。
试想,让他此时到南京,不出两天,包他被晒成黑人,再好吃的盐水鸭也无心品尝,只有一个念头,赶紧逃离南京。
再看南京人,照样有人在烈日下暴走;光着膀子吃火锅;挥汗如雨在垂钓等等。
素有火炉之称的南京,为当地人提供了极好的锻炼机会,人们习惯了无风的日子,活得有滋有味。
在南京生活,就得忍受得住无风的日子,每天衣衫尽湿,起码要换洗几次。
因此南京人买衣服最勤,到处皆有服装店。家家凉台上天天晾晒衣服。
说到这,终于找到了反驳云南朋友的机会,问他一年能晒几天衣服呢?
尽管外地人开始不能忍受南京的无风日子,但了解到南京人的性格后,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南京,在此定居不走了。弄得房价不断上涨,难道老百姓真的有钱了吗?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各地贪官纷拥而至,大概是看中南京人的宽容吧。
南京人包容心强,不排外,谁来都欢迎,那句“多大事”便是人人都说的口头禅,上到市长,下到百姓,没有不会说的。
过去公共厕所收费时,一小伙内急,招呼也不打,就冲了进去。内急解决了,但钱没带。负责收费的老大娘说:“多大事?钱可以不收,但你要有礼貌,至少打个招呼再进去吧。这样子吧,你表示对不起就可以走了”。
你瞧,多包容啊?但在有的城市,少一分钱也不会让你使用公共厕所的。因为一点点事,老百姓就会上访,不断举报贪官,害的许多领导得了高血压和心脏病等职业病,警车一响或纪委来电话,刹那间就犯病了。
南京多好,没风啊。无风不起浪,南京就成了天然的避风港。
在南京,避风塘饭店的生意火爆,皆是不同口音的人大吃二喝,正宗南京人倒是很少来此。
到了避风塘聚餐的官员并没放松警惕,喝酒时至少喝三杯,叫酒过三巡,平安无事。要是光喝两杯,疑似双规啊。酒量不大的官员,为了避开双规,拼命也要喝到三杯才有安全感。
风确实很小,一顿午饭才吃完,便是汗流浃背,空调也不起作用。
出门后,在阳光的裸照下,风的影子全无,只得挥汗前行。(钱诗贵丁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