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全球科技频道:美国50年前人类登上月球 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20  来源:凤凰网

冯布劳恩(右二) 穆勒(右三) 维基百科

这是NASA的领导层请出了一位重量级的人物来全面接管项目管理,他名叫穆勒(GEORGE ERWIN MUELLER)。对阿波罗计划来说,这是一个转折点。穆勒根据自己在美国军方的经验,给登月计划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试飞理念,叫做“全真测试”(ALL-UP TEST),也就是每次实弹试飞,必须同时测试整个登月过程的全部模块。对冯布劳恩来说,这是一种草率急躁的理念,因为如果在测试中,问题在各个环节此起彼伏,那么排查纠错的难度就呈指数阶增长。但是,官大一级压死人,领导穆勒已经拍板,冯布劳恩只有从命。

其实穆勒心里也没底,他过去只有在小型项目中使用全真测试理念的经验。但是结果证实了穆勒的英明,在阿波罗11号载人登月之前,NASA只进行了六次实弹发射,就掌握了全部的技术细节。而照冯布劳恩的老观念,最少需要十枚火箭。穆勒把工程进度缩短了一半。

如果我们回顾二战的历史,或许要吓出一身冷汗。纳粹德国的V-2火箭项目,在冯布劳恩稳健的工程思想指导下,1944年底才投入量产,那时候欧洲战场大局已定。假设穆勒的理念在那个时候就得到应用,也许希特勒在1942就能把V-2象雪片一般向苏军和伦敦头上砸去,二战谁能笑到最后,还不好说呢。

最后的荣耀

50年过去了,冯布劳恩土星5型火箭的熊熊烈焰早已熄灭,插在登月地点的那面塑料美国国旗,它鲜艳的颜色也在宇宙线的炙烤下变成灰黑暗淡。但是宏伟的阿波罗登月壮举,就象一个神话和传说,依然在刺激着一代代宇宙和航天爱好者无尽的想象力。

同时,阿波罗登月工程也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对它的成败和遗产,人们至今依然在反思。

比如,艾森豪威尔总统为航天计划而度身定做的NASA,是一家民用机构,本来刻意和军方保持距离,但到头来阿波罗计划还是倚重了军方试飞员和管理经验,甚至全盘接受前纳粹的军事技术团队;肯尼迪本来希望阿波罗计划走一条和苏联航天项目截然相反的路子,以彰显美国自由竞争和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但是阿波罗工程的成功实际上完全依赖举国体制的保障,由中央政府投入重金,精选组织全国的技术精英联合攻关。

没有人能否认阿波罗登月成就的伟大,但是它仿佛是鲜花瞬时盛开怒放,却难掩辉煌之后的凋谢与枯萎。

阿波罗11号阿姆斯特朗月球行走之后,后来又有十位宇航员踏上了月球的土地。但是进入70年代之后,尼克松总统终止了登月之后的后续计划,考虑到十年前总统辩论中肯尼迪对他彩电说的调侃,这个结局也是意料之中; 阿波罗工程中登月飞船的天才设计,被搁置摒弃,被全新的航天飞机模式所取代,直到航天飞机项目也在2011年寿终正寝;从那时开始,美国就只能依赖俄罗斯的系统把宇航员送上国际空间站。

美国还有能力继续搞规模宏伟的工程项目吗?上个世纪,美国建成了胡佛大坝,金门大桥,纽约的帝国大厦,终结二战的曼哈顿工程,傲视全球的高速公路体系,直至阿波罗登月的登峰造极。但是今天,大多数的美国人回首往事,却不能不承认:美国改天撼地的气概,大约已经从阿波罗后开始转折了。

1989年,阿波罗登月的20周年,当年正是美国在冷战中全面占优,美国人民自我感觉很棒。所以,在那个时候,大概只有极少数能特别敏锐把地握时代脉搏的人,才能体会到国情的悄然变化,美国著名思想家查理斯·墨里(CHARLES MURRAY),就是这么一位。他写了一本阿波罗登月的书,下了这样的结论: 

IF IT WAS THE LAST ONE, WHAT A GREAT ONE(如果这是终结,一个多么伟大的终结)。

他们去征服月亮,却发现了地球

阿波罗计划前后参与的人员达到40万人,是美国全国航天工程领域的精英大会战。在这个高度挑战高度竞争的环境中,团队内部的异议甚至争吵是家常便饭。同事间如何解决纷争保持士气?有这样一个传说。

深夜,白天紧张的工作,晚上漫长的加班,技术上的压力,队友之间的唇枪舌剑,让每个人筋疲力尽。于是他们走出办公室或者实验室,来到空旷的停车场,如果运气好的话,漆黑天幕上那一轮皎洁的明月清晰可见,或圆或缺,带着隐约神秘的阴影,这是人类千万年来夜夜目睹的美景。

大家仰头观看心有灵犀:真美,我们还想不想上去了?于是相视一笑泯恩仇,接着回去埋头苦干。

征服月亮,是人类有记忆以来魂牵梦绕的理想,值得他们把个人骄傲搁置一边,携手奋斗。

月亮,始终是阿波罗计划八年追梦的核心焦点。

阿波罗计划共有14次试验飞行,最有名的有1号(三位宇航员壮烈殉职),11号(人类首次登月)和13号(遭遇事故后奇迹逃生)。有人说,这三次或创造历史,或大喜大悲的好莱坞大片式的飞行,把本来更具有历史意义的阿波罗8号的风头给遮掩了。

在阿波罗8号之前,人类的天空探险还只局限于近地轨道,距离地表不到一百公里。而阿波罗8,则是人类第一次彻底摆脱地球引力圈,在茫茫宇宙长途奔袭38万公里,进入月球轨道飞行,为登陆月球做最后的准备。

在飞船进入月球轨道之后,机组成员比尔安德斯把船身调转90度,在他的镜头前呈现出这样一幅美轮美奂的图景。

这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出名的一张照片:黄色而贫瘠的月球表面,升起一轮蔚蓝色的地球。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