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家 » 全球智库 » 正文

全球情报解析:韩国的崛起 为何能跃居为发达国家之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7  来源:【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核心提示:原标题:[转帖]韩国为何能跃居为发达国家之列?韩国: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为何能跃居为发达国家之列? 90年代末爆发的亚洲金融

原标题:[转帖]韩国为何能跃居为发达国家之列?

 韩国: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为何能跃居为发达国家之列? 

    
    90年代末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将一众亚洲国家或地区,击打得遍体鳞伤。其中东南亚和韩国受到的侵害最为严重,频频出现债务告急。除此之外,中国的台湾、香港和广东等地,也因为股市及汇率等问题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亚洲金融危机受损较为严重的国家或地区,东南亚和韩国赫然在列
    虽然说东南亚和韩国,都是这次金融危机的最大输家,但两者后来的命运,却截然不同。
    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东南亚因为人口多且劳动力价格低的优势,承接了大量来自韩国、台湾等东亚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类似的轨迹和光明的前景,让马来西亚等五个东南亚国家被美誉为新的“亚洲五小虎”。
    
    ▲“四小龙”与“五小虎”分布图。红色的是“四小龙”,黄色的则分别是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泰国以及越南“五小虎”
    但在90年代末的金融危机后,“五小虎”没能将良好的发展势头维持住,经济状况出现停滞甚至是每况愈下,继而渐渐淡出了世界的舞台。
    
    ▲中泰马三国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人均GDP走势图。过去中国处于的是垫底的位置,而在金融危机之后,很明显泰马两国曲线相当不稳定,逐渐被中国迎头赶上
    再反观韩国。亚洲金融危机虽然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韩国的经济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危机之后的韩国痛定思痛,展开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制定,使得国家继续保持在一个正确的成长轨道上。2006年,也就是离亚洲金融危机过去还不到的十年的时间,韩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来到了17600亿美元,人均GDP也高达2.09万美元,成功跻身发达国家之列。
    而截至到2018年,韩国的人均GDP已经高达3万美元,是全亚洲唯二人口达到5000万以上且取得该成绩的国家,另一个是日本。

    
    ▲韩国历年GDP 增长率情况。除了70年代末和90年代末遭受石油危机和金融风暴的影响出现负值外,其余年份均保持着不错的成长态势
    同样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东南亚和韩国的结局,为何相差如此之大?经济危机给韩国带来的重创,他们是怎样度过难关的?捱过风暴之后,韩国政府又是以什么样的措施和手段,保证国家经济平稳运行,甚至是呈现越来越好的态势?
    一、从一穷二白到“汉江奇迹”韩国地处的朝鲜半岛在历史上曾长期是李氏王朝的天下,但在20世纪初时,因“日韩合并”计划,从而致使国家主权惨遭沦陷。“日韩合并”之后的朝鲜半岛,引进和发展了现代的生产技术和工业部门,大大改变了原先落后的景象,这也成为了半岛近代化的开端。
    
    ▲时任大韩帝国总理李完用签署的《日韩合并条约》委任状
    自此,朝鲜半岛开始了长达30余年的“日治时期”。半岛的命运,在二战后发生了转折。可这样的转折,似乎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尽善尽美的。
    1945年2月,根据二战后雅尔塔会议的安排,朝鲜半岛由美、苏、英、中4国共同托管。之后,由于霸权上的绝对优势,半岛逐渐形成两股势力范围:由苏联军事政府管理的北部,以及由美国军政厅管理的南部。1948,北部和南部在各自“后台”的支持下,分别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

    
    ▲以“三八线”为界,朝鲜半岛最终形成了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主权国家,民族统一遥遥无期
    韩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独立建国的。虽然说惨痛的殖民时代和战争疾苦,一去无复返了,但现实扔给他们的烂摊子,依然是让人不忍直视:大批先进的企业、人员以及设备,随着日本人的离开一同撤走;而后二战时代的社会发展,恰好正是需要这些的时候。
    更令韩国政府苦恼的是,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让他们本就脆弱的经济,雪上又加霜:基础设施几近完全毁灭、通货膨胀率长期居高不下……整个国家的前景,陷入一片哀嚎之中。

    
    ▲韩朝两国的GDP一度旗鼓相当,甚至在70年代的时候有过朝鲜比韩国还高的情况
    结束了朝鲜战争之后的韩国,可谓是元气大伤。为此,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向韩国前后提供了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援助。这些资金的大量涌入,在当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韩国窘迫的状况。
    
    ▲朝鲜战争彻底确立了朝韩两国半岛对立的局面
    可是,无论外部扶持的力度有多大,终究到底也只能是解决一时的燃眉之急。这样的道理,当时的韩国政府也相当清楚,并积极地去着手制定相应的经济复苏战略。
    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韩国政府实行了“财政安定计划”,使得通货膨胀率和物价等指标,回落到正常的水平上。1953年至1961年,韩国取得了年均速3.9%的经济增长率,是二战以来的最高值。

    
    ▲60年代韩国经济增长率表现,速度相当惊人。在国际国内特别是美国的共同努力下,韩国逐渐走上了稳妥的道路
    进入60年代,着眼于全新的国际形势和发展要求,韩国提出了工业化的要求。从1962年开始,他们实施了第一个经济开发五年计划。在之后的十年间,根据本国发展基础,韩国主动地去参与全球化的生产分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加强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
    70年代的时候,韩国的产业又进行了一次升级换代,将重心转移到更具竞争力的钢铁、造船、有色金属、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子产业等需要高资本运作并且利润丰厚的全新领域。三星、现代、LG、SK等巨型财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崛起的。
    这些财阀型的企业覆盖了韩国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财阀与国家捆绑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

    
    ▲三星重工造船厂。三星等各大对韩国经济有着显著影响的财阀,正是在经济起步以及腾飞时期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韩国的崛起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80年代初中东石油危机爆发,作为参与全球化分工协作的重要一员,韩国也难逃厄运:全球油价飙升,直接影响到工业生产成本大幅上涨。韩国出现了自1956年以来首次GDP的负值增长。
    幸运的是,他们及时有效地调整了战略方向,强调促进市场进一步自由化和产业结构改善的目标。很快,整个国家的经济又重新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1996年10月,韩国正式成为有着“富国俱乐部”之称的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的一员。

    

    ▲OECD成员国在世界上的分布。被OECD纳入成员国之列,是对韩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一种极大肯定
    经历了朝鲜战争之后的韩国,一穷二白、破败不堪,经济社会进入全面停滞状态。但很快,他们便以令世界惊叹的速度,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可就在他们欢呼雀跃、共襄硕果的同时,一场悄然的危机,正朝着这个年轻的国家步步袭来。
    二、危机席卷全国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首先是源于东南亚的经济崩溃。1997年7月,泰国宣布放弃存在已久的固定汇率制,转为实行浮动汇率制,这让整个证券市场变得焦躁起来,生怕货币急速贬值。政策颁布当日,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就暴跌17%。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此拉开了序幕。
    在泰国之后,包括马来西亚、菲律宾以及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无一幸免,均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

    
    ▲受到这次金融危机影响的主要国家或地区,其中源头东南亚占绝大多数。98至99年就像是一个分水岭,将这些国家或地区推向深渊
    进入11月份,危机进一步蔓延,从东南亚扩散至整个亚洲,尤以东亚的韩国最为严重。11月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下跌至创纪录的1008:1,外汇储备急剧紧缩;而外汇,一直都是反应经济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的紧缩很可能会造成货币快速贬值甚至是资本市场接近崩溃的恶果,进而直接影响国民正常生活秩序。
    
    ▲在经济危机中损失较为惨烈的几个国家相关数据。韩国在汇率及GDP的表现上,跌幅均超过三成之多
    连锁反应还在持续,而接下来遭殃的是韩国各大企业和财阀。在当地,财阀型的大公司基本是在经济腾飞时期国家扶持起来的。过去由于经济底子薄弱,韩国用于产业建设的大多资金,都是通过大举外债获得的。
    而这一点,就是致命所在。汇率的大幅下跌,使得外币变得越来越贵,所欠的债便难以偿还,继而导致财务危机频频出现。财阀接近破产乃至直接破产的噩耗,层出不穷。

    
    ▲原大宇集团总部大楼。大宇集团曾经是韩国发展最迅速的财阀、世界100强企业之一,但最后还是成为了经济危机的“刀下鬼”
    财阀出事,国家自危。在韩国每年产生的经济总量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来自于各大财阀的贡献。当财阀走向破产边缘时,就意味着整个国家的财政状况即将告急。令人遗憾的是,韩国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财阀在韩国经济总量中扮演着绝对重要的角色
    越来越糟糕的经济形势,让韩国迫不得已向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伸出了求救之手。IMF可不是什么大慈善家,面对韩国的紧急贷款,他们也提出了一系列的先前条件:关闭一些受到财阀资本控制的商业银行、将利率继续提高至30%、重新对金融监督体系进行调整……
    这些条件是对原先经济秩序的一种全面剔除,触及到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利益;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资本的进入改变了财阀对经济的完全操纵,让市场的环境更加地开放。

    
    ▲部分人认为IMF的要求是对国家经济主权的侵犯。为了帮助政府渡过难关,甚至有民众自发捐出黄金给国家,据统计数目还不小
    韩国最终从IMF拿到了195亿美元的紧急贷款。贷款在解决燃眉之急的同时,所附加的条件,也倒逼着韩国,进行更加有效的经济改革,才能不至于被外来资本所完全影响市场。
    接受了IMF援助之后,更庞大且繁杂的外资开始疯狂涌入韩国金融业等领域。但各大企业企业始终坚持着将公司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而后来事实也证明,资本的入侵并没有将韩国推向深渊,而是巧妙地转化为对先进管理经验和手段的一次充分学习。

    

    ▲千钧一发之际,触发了韩国对银行业等行业的有效改革,使得他们在金融危机中转危为安
    同样是深受经济危机迫害的东南亚,就并没有这么好运了。他们在90年代末之后,便进入了一个长期的停滞乃至衰退期。
    首先,他们并没有如韩国一般雄厚的经济基础和产业体系,风暴来袭时的抗击打能力相当羸弱;其次,在“后危机时代”,他们没有意识到科技产业的重要性,又或者说处于劳动密集型阶段的他们,根本没有实力进行科技产业的深入发掘;最后是文化等新兴产业极其落后,多元化的格局始终打不开。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曾被称作是“东方纽约”,现在却陷入贫富差距巨大、贫民窟密布的困局
    至2001年,韩国在短短几年内,凭借良好的风险应对能力和高效的财政挽救措施,将向IMF借贷的所有债务,全部偿还完毕。而这也意味着,韩国最终打赢了这场横扫亚洲的金融危机保卫战。
    三、沉着反思,重新启航危机过后,韩国很快重振了整个国家的士气,并投入新一轮的改革中去。90年代末的这场危机让他们充分的意识到,单纯依靠现在的产业结构,还将会有潜在的危机等待着他们。
    21世纪注定是科技为王、信息爆炸的时代,韩国的领导人也意识到了这点。千禧年一过,政府便将发展高科技提升为国家战略,强调科技发展对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性。2003,韩国正式颁布“第二次科技立国”计划。三年后,韩国在半导体、手机、液晶显示器、互联网普及率和造船业等方面,已经是世界前茅的竞争力。

    
    ▲韩国在智能手机普及率、互联网普及率以及平均网速等指标上,都是世界首位的存在
    第三产业,尤其是文化产业,对于韩国来说,也是一个全新且充满前景的领域。韩国的文化产业,覆盖广、实力强而且后劲足。音乐产业、电影产业、游戏产业等都是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骄傲。
    文化产业的繁荣,是国家大力扶持的结果。1998年,韩国提出了“文化立国”战略。在此之后,文化产业振兴委员、文化产业振兴院等组织和机构相继成立。这为行业的腾飞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008年至2011年,韩国文化产业保持着22.5%年均速高增长,且该数字还在不断上升中。韩国政府期望在2020年,实现世界第五大文化输出国的目标。

    
    ▲韩国当红组合BTS出席在美国的颁奖礼
    科技产业和文化产业只是韩国在“后经济危机”时代最具代表的两支产业力量,在旅游业、金融业以及石化工业等领域,韩国也成长起了不可小觑的势力。
    在2008年的又一次金融危机中,韩国曾再次被广大媒体看衰。可是,在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是负增长的情况下,韩国这个才新晋两年的发达国家,依旧保持着正增长的态势,成为OECD中恢复最迅速的国家。

    

    ▲2008年的次贷危机让雷曼兄弟等西方金融大亨纷纷倒台,而韩国经过洗礼之后,表现出了极强的“免疫能力”
    与东南亚等其他遭受过经济危机迫害的国家或地区相比,韩国政府及民众拥有更加长远的目光、精准的政策导向和团结不屈的凝聚力,这让他们在危机面前也能够迎接挑战,甚至是抓住全新的机遇。
    从实现经济腾飞,到瞬间跌入谷底,韩国人并没有因为巨大的反差导致怒吼狂躁、人心涣散,而是团结一心,冷静下来分析问题,以审时度势的谦虚心态,一步步地去调整自身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这样的做法和经验,不仅仅适用于韩国,对于那些正处于迷途之中的国家或地区,也同样是适用的。

    作者:陈相成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