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化频道:书画与音乐的关系——无声之音与有声之画

   2025-05-25 全球资源网1020
核心提示:中国传统文化中,书画与音乐虽表现形式不同,却同源于“心”,并在美学、气韵与精神性方面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一、同源于“气”

中国传统文化中,书画与音乐虽表现形式不同,却同源于“心”,并在美学、气韵与精神性方面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

李全柱作品

一、同源于“气”:气韵生动,笔走龙蛇

书画讲求“气韵生动”,音乐讲求“气息流动”。一幅好画、一篇好字,需在点画之间传达起承转合、呼吸顿挫,与琴箫古调中的节奏起伏异曲同工。

王羲之《兰亭序》被称为“书中有乐”,因为其用笔节奏明快、转折自然,宛如流水行云。张旭、怀素草书狂放激越,似击鼓而舞;而赵孟頫的行书温润如玉,如丝竹轻响。书中有节奏,画里藏音律,音书相通,是文人修养的双翼。

二、同归于“意”:无声之境,心领神会

书画重“意境”,音乐讲“意蕴”。一首古琴曲《广陵散》,可以写出千军万马;一幅《墨竹图》,可显君子高洁之志。画家“写”山水,正如琴者“写”心境,皆在借物抒怀、寓情于境。

音乐是有声的书法,书法是无声的音乐。一个是“听得见的心音”,一个是“看得见的情绪”,都在试图将感悟世界的方式,通过节奏、结构、张弛、留白传达给观者。

三、同化于“人”:载道之器,修身之道

中国传统文化将书画、音乐、诗词、茶艺、礼乐视为文人“五艺”之一,是“修齐治平”的人格教育体系。古人云:“书为心画,乐为心声”,书画与音乐皆是“文以载道”的艺术载体,不仅表现技艺,更映照心性。

全球资源网国际书画专业委员会(编辑部)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fengxy
    加关注9
  • 人民网 新华网 光明网 央视 发稿☎️:13716102352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